二手时代,该怎样做买卖?
睡前聊一会,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从二手车广告的铺天盖地,到闲鱼转转的热闹红火,有人直言中国正在慢慢步入“二手时代”。在聊了几期房屋租赁之后,今天评论君想跟大家聊聊二手交易的话题。
对不少人来说,二手货物的购买体验谈不上舒适。要么走进乌漆嘛黑的市场大棚,在满地狼藉里做淘金工;要么就是点开貌似光鲜亮丽的APP,看着仅有的几张照片和几句语焉不详的介绍暗自忐忑,总觉得下单前的那一秒钟太过短暂,决定太过仓促……总之一句话,找得费心,买得闹心,用得还不放心。
但反过来看,二手商品的销售体验也好不到哪里去。比起痛快地以“白菜价”处理的“不差钱儿”,更多卖家的商品都是曾经明码标价“大出血”过的,这也就在“自刀”之后很难再接受随意的“他刀”。明明是赔本买卖,却总要面对一些人没有边界地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如同商场购物般宾至如归的服务理念,在二手市场也就罢了。
可见,买家与卖家之间有一条天然的“河”。渡河的人担心船太破,岸上的人却怕水太深。在经济学领域有这样一个概念,叫做“柠檬市场”。简单地说,在二手交易中,卖家拥有的商品信息远远超过买家,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买家不相信卖家天花乱坠的描述,只能通过拼命地压低价格来降低风险;而过低的出价,让卖家自然不愿意出售高质量的产品,更没有动力提升交易过程中的服务水平。最终的结果是,低质量的产品充斥市场大行其道,高质量的商品惨遭淘汰,交易市场也就萎缩而亡。这跟我们的日常体验是一致的,很多人总是先入为主地认为旧货市场脏乱差,高价购买一定会吃亏上当,久而久之买到物美价廉商品的可能性就越低,反过来就会更加觉得旧货市场脏乱差。如此循环往复,也就人迹罕至、关门大吉了。
不可否认,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规则之外,二手市场有着太多自由发挥、可以揣测的损耗空间。比起出售无用商品的羞耻感、购买二手商品的廉价感,这种贯穿于物品流通全程的不信任感,才是阻碍体量巨大的市场欣欣向荣的关键所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二手市场的壮大,既是资源再利用的结果,也是社会诚信不断发展的折射。毕竟,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被抽象成“理性的纯粹的经济动物”,总试图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那么相对地,尔虞我诈也就不可避免。
要避免这种每况愈下的交易螺旋,就要寻找到让彼此互信的理由。交易的纠结,并不全是卖家精明、买家算计作祟。除了拷问人性,交易场所和交易平台显然也能左右市场的走向。敢不敢提高交易双方的信息门槛,是不是真的做到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能否让二手交易走出黑暗森林,同样也是对买卖双方之外各种因素的考验。在这一方面,日本的bookoff打着“请把你的商品卖给我们”的口号,不仅很快地占领了市场,同时也在卖家和买家的夹层中觅得了信任空间,不失为一个探索。
无论如何,信用和道义或许是解决市场经济难题的万能钥匙,但却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做堂吉诃德。
这正是,君在闲鱼头,我在闲鱼尾,日日思君不信君,共把买卖毁。
各位晚安。(人民日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