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狂古玩市场,整个市场,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旧书、古钱币、旧生活用品,和旧时代的装饰品,满满的都是回忆。
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兴手表,那时的手表都是机械的,每天上一次发条。一盒手表12挂,只有一个带红点的,叫表头。能买到一个表头,说明人家很有能耐。进口表和坤表很贵,那时月工资三四十块,爱人用辛苦半年多的工资,花258元给我买了一款日本西铁城全自动坤表,可是后来被我丢了,我心疼得直掉眼泪!
这种样式的家庭火锅,九十年代初还不算流行,只有个别家庭富裕的才能买得起。九几年吧,女儿第一个月个工资,买回一个三用铜火锅,能通电、烧木炭,也能在火上炖,忘记价钱了,有记得的没?
织布机上的杼,卖杼老人65岁,她说,这几挂杼都是她母亲用坏的,她小时候也学过,不很老练。用坏三张杼,无法想象老人的母亲织过多少机布,付出多少代价,有过多少心酸!我的老母亲在世时,也是用坏过好多杼,给一家人织出冬天的棉,夏天的单,一家人的零用钱。看着这几挂杼,想起辛苦一生的老母亲,禁不住泪流满面!
七八十年代,进城背个黑提兜是多么风光啊!单位有同事要调出,大家凑钱给要走的同志买个黑提兜做纪念。那时候提兜上大都印着“北京”“上海”的字样。
这个公文包是1984年第一届教师节,安阳市教育局发给“五讲四美”教师的纪念品。那年我被评为市级“五讲四美”教师,也得了这个纪念品,还有一张32开的小奖状。
图中间这四个黑色的小东西,很有历史了,记得小时没电,都是点这个,叫豆油灯。
猜猜这个一元钱是哪个时代的?
这个小盘秤,比一本书小许多,卖家说十钱秤,十钱等于一两,这么小的秤,称什么?
大生铁罗锅,熬一锅饭,够一家十几口人吃,有经历过的没?小时候我家有个比这小一号,母亲擦得又光又亮,每天熬稀饭用它。
七八十年代,能获得一张有两三个章疙瘩的奖状,比现在涨一级工资都高兴!
搪瓷大碗,掉瓷了,把空牙膏袋加热补一下,特色在于碗底上有个孔,谁知道干啥用的?
小孩子手镯上的小银驴,谁戴过?
小孩子脖颈上的银制平安锁,你有吗?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圆形方孔币,记得以前夏季竹帘子上老是吊着一枚这样钱币作拌头,这枚“道光通宝”是清朝的?
读过这些小红本本的人,如今都是爷爷辈,老爷爷辈,甚至是五世同堂!这里边有好多篇章至今还能断断续续背下来。
十三档,九十一算珠,是农耕时代必不可少的计算工具。以前基本上家家都有,现在你家还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