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农村闲置宅基地咋处理?农业农村部给出答复
01、宅基地资源闲置
截至2018年底,我国3000万亩宅基地、7000万套民宅处在闲置中,主要是农民常年进城打工,很多人除了节假日回家外,很少回到农村,以至于这些宅基地、住房长期搁置,资源大量浪费。
据悉,我国一年建设的农房为500万套左右,这些房子花费了农民多年来积攒的血汗钱,但建造完成后很多闲置起来。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各地也加大了宅基地审批力度,以至于这2年不少人感慨申请建房、旧房改造难度升级。
前不久,农业农村部针对人大四次会议第1872号建议进行了回复,其中明确指出要打造宅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
其实早在2015年时国家就在33个地区开始了“有偿退出”试点工作,鼓励那些闲置的宅基地有偿退出,以解决资源浪费问题,不过实施效果并不是太好,毕竟农民对宅基地、住宅有着特殊的感情。
人大代表朱立锋表示,从去年开始,他就奔走湖南多个乡村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宅基地以及民房资源闲置较多,且分布不均,建房申请流程不科学,而闲置房也很难流转,没有专业服务平台,以至于资源的盘活成了难题。
他认为,只有建立起统一化的农房盘活系统,向人们展示民房、宅基地的具体情况,从而吸引城里人租赁,合法居住民房内。因此,他建议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立起省、市、县宅基地资料库,对其进行高效、低成本的管理,从而推动交易进行,将那些闲置资源转变为有形财产。
为此,农业农村部特别强调,今后会打造统一化平台,盘活农村的闲置资源,以更好的带动乡村振兴。
02、建立统一管理平台
1、实地调查住宅情况
《答复》中表示,从2018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就进行了3年入户、问卷调查,对农村住宅空置率、居住情况,宅基地使用、审批等进行调查,以掌握农村闲置土地具体情况,为今后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建立数据库
早在2019年,官方就发布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其中指出要利用遥感测绘技术、大数据、云计算、AI等技术,全面展开对宅基地的位置、权属、使用情况等分析,建立起数据库系统,在改革试点区推动打造县级宅基地管理系统,从而逐步升级为全国统一平台,从而实现对宅基地、民房的有效管理。
3、规范民房建设、改造
尽管很早法规就明确“一户一宅”,建房前需要先申请,拿到宅基地证件、建房许可证后,方可按规定建房。直到近两年,宅基地审批流程才逐步正规化,严格按流程审批,从而便于今后的管理。
国家也明确强调,不能在耕地建房,不能有“超占多占”行为,不能非法流转、买卖民房,不能有一户多宅行为,不能在没申请的基础上进行旧房改造。
03、闲置宅基地、住房如何处理?
今年上半年,国家批准“合作建房”,并在部分地区试点,“合作建房”也就是由市民和农民共同建造房子,其产权一人一半,旨在依靠城里人帮农民盘活闲置宅基地资源,从而带动农民收益的增加,如开展休闲民宿、电子商务等,发展农家乐、农村文化体验等。
其实在2019年国家就重点展开宅基地的盘活工作,利用这些闲置资源展开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养老项目等,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国家也支持农民将闲置资源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宅地、住房。
那些有条件的地方,政府也可发行专项债,利用金融信贷支持资源盘活。还支持宅基地使用权的抵押,从而缓解农民的资金压力,解决三农领域的融资难问题。
当然,近年来有不少农民将户口迁到了城里,按理说依旧可继承农村的宅基地使用权,不过一旦父母离世,常年不回家,宅基地撂荒时间大于2年,或住房倒塌,那村集体就有权将其回收,回收后宅基地或复垦或其他村民申请。
对于违法占用耕地或“多超多占”的住房,目前也有一些地方收取了占用税,并鼓励农民将土地复原,这样也可减少资源浪费。当然,国家也支持农民的自愿有偿退出,对那些长期进城的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避免了土地资源闲置,也拿到了一笔补偿。
相信要不了多久,宅基地统一管理平台打造起来,到时候宅基地资源更有效的盘活和利用,如将其入市,以吸引资本下乡发展产业,增加工作岗位的同时,实现乡村振兴。(惠农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