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捡漏的小伙伴尴尬了,地摊上的古玩这么来的
周末去地摊淘宝的人,都希望哪一天能够捡个大漏,然后坐享一夜暴富。古玩之所以被称为古玩,是古代遗存下来的文化遗存物质,包括传世品和地下出土品。
玩摊,这是自打有人类文明以来就存在的交易方式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摆地摊是所有商业行为的始祖。...玩地摊,逛地摊也要求有比较好的心理素质和一种健康的心态。
如今,古玩市场地摊上,多如牛毛,个个官窑精品,故事甚是吸引不少藏友。很多上周的都当商周的卖,据专家介绍,地摊上的所谓的古玩大多数都是赝品,然而这么多的假古玩,到底都是哪来的呢?
据说,在河南、山西、河北 、江西景德镇等处 ,有这样的文物作假生产基地批量生产、大量批发。所以 ,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的地摊上,基本上都是从这些地方批发来的东西,要指望地摊上捡到漏,比中六合彩还难。
漏,不是谁都能捡的,实话实说,现在的市场上也没那么多漏可捡了。现在的古玩市场上假货占了70%、新货占了20%、旧货占了9%,真的稍有价值的老东西大约不到1%。这个说法是不是有点骇人听闻了?其实是真的!
虽说现在的古玩摊上假货横行,但还是得到大小藏家的喜爱,平时有空去逛逛小摊倒也是个乐趣。但是地摊市场天黑路险,买家还要谨慎行事。
假的东西,再便宜也不要买,因为根本没有投资的价值。仿古的产品一定大量生产,不但质感粗也没有收藏价值。投资古玩可是从初浅的程度买起,之后眼光到了一个程度就会越收越高档。古玩不是普通商品,决不是以量取胜,用买十件杂品的钱,不如集中资金好好收购一件稀有度高真藏品,其将来增值的空间一定会大大超越另外那十件小作品。
专家是狗屁——这是大部分圈内人士对“鉴定专家”们的态度。随着中国收藏热潮的兴起,假文物制造也在全国遍地开花,花样繁多的造假手段,让专家的火眼金睛防不胜防。
古玩江湖就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也许正是如此才更有乐趣,要都是真货,岂不是只需要比谁财大气粗,而不需要比鉴定眼力了?
如今,藏友们对在早市、地摊、夜市上能够“捡漏儿”的好事总心怀侥幸,希望天降大宝。来到《华豫之门》鉴宝的一位藏友却坚信:“地摊有时候也能捡到漏儿。”
“这件东西收藏了也没几天,在地摊买的。”一听是从地摊上买的,连主持人陈琨都觉得不靠谱:“地摊买的?那你基本不用鉴定了。”持宝人也特别逗地跟主持人讲解了买下这件藏品的过程:“我当时也对老板说,‘哥,你这东西太假了,我不玩收藏都看懂了’。”
我国文物造假地图:
某专业艺术品网站发布的《地下作旧产业调查》显示:陶瓷造假区以江西景德镇、河南(洛阳孟津南石山村、禹州神垕(hou)镇、宝丰县)、浙江龙泉地区、广东潮州等地为重;青铜器造假区则是以河南洛阳伊川县烟涧村为代表的制假村;玉器造假重灾区:河南(南阳镇平县石佛寺镇)、安徽(蚌埠),这些地区主要是汉代玉器造假地,辽宁是全国90%的仿制红山玉的聚集地;书画造假重灾区:天津鼓楼地区为最广、北京潘家园、琉璃厂等地的假书画多是由地方流入,南京夫子庙和清凉山古玩市场则多为当地书画家作品被造假严重。
书画:
天津“行货”最出名
分布范围:北京、南京、天津、西安、江苏
重灾区:天津(鼓楼地区)、北京(潘家园、琉璃厂)、南京(夫子庙和清凉山古玩市场)
书画是艺术品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门类,亿元天价的拍品也都是由书画作品创造,张大千、齐白石等大师的作品被藏家们追捧。然而走进琉璃厂,数量最多的仿制书画也都是这些大师的,还配上某某权威机构的鉴定证书,更有甚者还有艺术大师和原作的合影照片,当然,加上证书和合影照片是另计费的。
陶瓷:景德镇作旧瓷器以假乱真
分布范围:全国
重灾区:江西景德镇、河南(洛阳孟津南石山村、禹州神垕镇、宝丰县)、浙江龙泉地区、广东潮州
河南最著名的三个造假地区当属河南禹州神垕镇和洛阳孟津南石山村以及河南宝丰县。其中,神垕镇是中国钧瓷文化的发源地,南石山村是现代高仿唐三彩的所在地,宝丰县则是中国汝窑造假的聚集地。在上述三个地区,当地的农民个个都是造假高手,但相对于专著于高仿工艺品的民间艺人而言,农民的造假仅是忽悠普通的收藏者,高仿的工艺品则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青铜器:不少专家都曾栽在“河南造”上
分布范围:河南、湖北、山西
重灾区:河南洛阳伊川县烟涧村
河南省伊川县烟涧村是中国著名的“青铜器之村”,这个本该是中原地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却因出产高仿青铜器而闻名中国甚至世界。
其实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存在着数量众多的“青铜村”“制假村”,村子里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制作青铜器。每天成千上万的仿古青铜器从这里流向全国和世界。
玉器:天下玉雕数河南镇平
分布范围:河南、辽宁、甘肃、浙江、安徽
重灾区:河南(南阳镇平县石佛寺镇)、安徽(蚌埠)
调查报告中提到:“天下玉雕数镇平”,该镇早在两汉时期就开始制作玉雕,如今镇上有好几万人都靠玉器生意养家糊口。镇平县政府官方网站上的材料也显示,目前仅石佛寺镇就拥有13个玉雕专业村、6大玉雕专业市场,全镇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
安徽蚌埠是另外一个让玉器收藏者谈虎色变的地方,在百来平方公里的蚌埠市区,分布有3000多家玉器加工作坊,组成了若干驰名中外的“玉器村”“玉器街”。其间有近10万人以古玉销售业为主,约占市区总人口数的1/8,每年产品销售额近50亿元人民币,约占地区GDP总数的1/6。(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