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交易平台上的各种“坑”要逐一填平
伴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网络售假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随着市场监管的加强和平台机制的完善,假货问题在网络购物平台上得到了一定遏制。按理说,新兴二手交易平台可以吸取普通网购平台的教训,学习其成熟的运作与监管模式,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而有些本就衍生于大型网购平台的二手交易平台,更不该再现网购初期假冒伪劣商品“坑多”的问题。
比如“买家欺诈”现象:买方收货后故意咬定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而借此砍价,卖方若未留存证据则很难自证清白,只能被迫赔钱。报道提到,因为欺诈被制裁的可能性极小,很多买方热衷于这类俗称“到手刀”的骗术,以此从中牟利,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这不禁让人担心,这种“到手刀”会否演变为新的黑产?
但不管是二手交易平台被指“假劣货集市”,部分卖家欺诈后失踪,抑或是谋利群体进行“买家欺诈”,我们都无需太过焦虑。任何的市场与经营模式都有一个不断完善、自我净化的过程,关键是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专家认为,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买卖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让售假商户无缝可钻。说到底,二手交易平台出现老问题或新问题,“规则不彰”要担部分责任,一是针对二手交易商品的规则明显滞后,二是既有网购监管规则未被有效复制。这两方面问题若能得到重视并逐步落实,二手交易平台上的各种“坑”,应该会被逐一填平。(视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