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么理解服装去库存的?
库存是服装品牌方的长期痛点,去库存这件事的生意有多大?
服装库存的市场规模一直都是巨大的,国内服装产业规模每年2万亿元以上,以当年整体动销率60%(部分电商品牌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强)、终端零售4折的乐观测算,每年服装存货市场3200万亿元。
究其原因,可以从品牌与生产、经销商的合作体系来看。第一,国内服装品牌的生产是季前提前下单约60%,销售过程中生产40%,而销售过程中不会是100%的产销平衡,下半季的补货极容易形成库存。第二,国内服装品牌多依赖经销商体系进行销售,为了防止下一季度经销商不卖新货,品牌方会帮助分担库存处理的压力,收回经销商端积压的部分库存,用新货替换。然后对接到品牌方自有“下水道”,但品牌的库存处理能力有差异,甚至有的品牌没有建立“下水道”。行业内的平均产销率只有40%-50%,少数品牌能达到60%-70%。
去库存的需求非常强烈,去库存渠道分析
对品牌方而言,去库存的需求在于,库存就是纯利润。这不难理解,服装的生产成本是终端零售价的20%-30%,当年销售基本cover MC,库存处理越多意味着利润越高,不然就以存货计提。而且超过2-3年的库存,甚至是尾货价值更低。
服装库存规模大、强痛点,也不是新鲜事。我们简单列举几种去库存的方式以及各自特点,主要包括唯品会、奥莱、特卖会、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线下门店。近几年社交电商、直播电商和线下折扣店等渠道帮助更多品牌更好的处理库存,价值非常大,但库存中也会产生库存,我们期待更多模式的探索。
△制图:盈动资本研究院
我们的判断以及关注的方向?
服装行业从设计、面料、生产、渠道到零售的链条很长,一直是相对传统的行业,近几年也有很多优秀的创业公司利用技术、数据、渠道将其互联网化。库存处理与前端生产、后端零售均相关。
- 从工厂端,做柔性供应链改造来配合灵活下单、以销定产的品牌诉求;
- 品牌端,帮助搭建数据中台系统,优化供应链管控能力;
- 在零售端,建立更高效的分销体系,利用搭配属性获客,附能线上流量及线下门店。
第一,我们认为,基于线下零售渠道的用户偏好行为来预测未来的爆款,再辅助设计打款和生产的库存解决方式,难度远大于线上流量,或者说很难实现,还是因为预测多基于单个节点单个款式,而面料及生产环节复杂。
第二,库存就是库存,具有低价高毛利的属性,决定了去库存的平台终局壁垒是库存货源、供应链管控能力。我们从唯品会的发展路径看,从品牌特卖做起,做到行业认知度第一,唯一能实现品牌方的ERP系统打通的平台,也开始做新货销售,所以去库存的平台要做大,会是库存+新品或自有品牌补充的形式。同时,还要兼顾库存处理方式对品牌方形象的损害,以什么方式和渠道触达消费人群,非常重要。
第三,我们发现,不仅服装品牌方有去库存的痛点,部分服装代工厂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更多是对中小代工厂而言。大型工厂以申洲国际为代表,多是集面料研发和成衣制造于一体的垂直一体化产业模式,具有稳固的护城河。因为通常一线服装品牌对代工厂的产能配合、交货周期要求非常高,一旦合作,从单品牌获取的订单数量会相对稳定。2018年上半年,申洲国际来自于耐克、阿迪达斯、优衣库、彪马前四大客户的收入占比高达77%。但在实际调研中,还有大量具有稳定产能、高品质生产能力的代工厂,会尝试开发自己的工厂线品牌,而2C过程中有重品质、轻推广的痛点。因此我们看好,连接优质工厂与消费者的渠道品牌或平台,一定意义上的M2C模式。(盈动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