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垃圾分类回收在国外

青炉 2021-08-30 0 665

说起垃圾分类,日本经常会被第一个提起。日本号称世界上垃圾分类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其垃圾分类以“精细”著称。以东京都涩谷区为例,家庭垃圾被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和大件垃圾四大类,各大类继续细分,例如资源垃圾分为矿泉水瓶、玻璃瓶、纸、铝罐、铁罐等,以此类推。

在日本,某些地区规定:厨房内的垃圾,需将垃圾中的水完全滤去;炸过东西的油,需将布和纸张浸入油中,或使其凝固;纸尿布,需先将污物冲到便器内,之后揉成小团,以避免其影响卫生;硬纸板类,需将其折好,用纸绳捆成十字形等。看来,垃圾分类在日本还是门手艺活儿。

前几年,日本横滨市把垃圾类别由原来的5类更细分为10类,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试看几例:口红属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红管属小金属物;水壶属金属物,但12英寸以下属小金属物,12英寸以上则属大废弃物;袜子,若为一只属可燃物,若为两只并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领带也属旧衣料,但前提是“洗过、晾干”。不过,这与德岛县上胜町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该町已把垃圾细分到44类,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零垃圾”的目标。

在日本,非规定时间不能随便倒垃圾

日本在垃圾回收方面,有的社区摆放着一排分类垃圾箱,有的没有垃圾箱而是规定在每周特定时间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地点,由专人及时拉走。如在东京都港区,每周三、六上午收可燃垃圾,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资源垃圾。很多社区规定早8点之前扔垃圾,有的则放宽到中午,但都是当天就拉走,不致污染环境或引来害虫和乌鸦。

瑞典的垃圾分类细化到什么程度?从我们最熟悉的纸张和瓶子上就可见一斑:光纸类就分为报纸、杂志、牛奶盒、披萨盒等若干项。食品包装和信封一旦沾上油渍、血迹或者胶水,便不再属于“纸类”,必须放在可燃性家庭垃圾中丢弃。塑料瓶不同于其他塑料制品,必须单独丢弃;连玻璃瓶也要细分为有色和无色两种……如此看来,要在瑞典学会怎么丢垃圾绝非易事,所幸每个小区的垃圾房和街区的大型垃圾站内都会张贴分类垃圾箱的具体说明,同时配有文字和图片,方便初来乍到者按图索骥。

有意思的是,在瑞典,就连落叶、泥土、砂石等非传统意义上的垃圾也不能随意丢弃,甚至连自行堆肥也不行。清扫花园后产生的垃圾必须装在专门的袋子内送至回收中心,由政府对枯枝残叶统一回收处理,再作为花土进行售卖。于是每到春秋两季,总能看到当地民众在回收站前排起长龙—秋天扔枯叶,春天买花土。

垃圾分类从儿童抓起

许多国家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时,没有垃圾分类习惯的家庭依然将各种垃圾一股脑儿扔进垃圾箱内,为此政府不得不安排监督员在各个社区的垃圾站前“站岗”监督,对不按规定丢弃垃圾的行为进行处罚。然而,治标不治本的惩戒性措施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对于提高民众垃圾分类意识的作用十分有限。

因此,这些国家很快意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难题,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垃圾分类意识,从学前教育阶段就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

瑞典政府对国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他们先是把这个概念引入学校,教育孩子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再由孩子们回家后告诉大人,这样,瑞典政府仅在培养国民垃圾分类意识上就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时间。经历了一代人的时间,垃圾分类在今天的瑞典已经成为一项传统,就连牙牙学语的孩童都知道要将喝完的牛奶盒子先冲洗,再扔进垃圾桶。因此,瑞典人自豪地称:“在瑞典,垃圾分类是一种传统。”

在德国的幼儿园,小朋友被教育要对垃圾进行分类丢弃。而到了小学,学校往往会系统性地教导学生垃圾分类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的垃圾分类。正是这种从小的教育培训,使得德国民众建立起“垃圾分类回收”的集体意识。

英国小学每周开设两至三次“科学”课,课程内容广泛,对环保、垃圾分类等进行细致生动的讲解和实际操作,让垃圾分类等环保理念不断巩固。

在日本,小学高年级学生会被邀请去当地参观垃圾焚烧厂,去了解不同类别的垃圾会影响垃圾焚烧的转化率和资源回收的再利用率的情况,以增强其环保意识。

押金回收制度

瑞典的超市在垃圾回收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你购买饮料时,除了饮料价格外,你还必须按照包装上标签标识的押金额支付押金。饮用完后,你只需将饮料瓶投入超市门口的专用回收机器,按下按钮,就会有收条打出,最后凭此收条可在超市购物或兑换现金。这就是著名的“押金回收制度”。如今这一举措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以实施和推广。

与瑞典一样,德国也实行“押金回收制度”。为了提高塑料瓶回收率,德国企业对塑料瓶收取高昂的押金,购买一瓶售价0.5欧元的矿泉水,往往要额外支付0.25欧元的塑料瓶押金。每家超市都设有塑料瓶回收机,只要把喝空的饮料瓶扔进机器,就能退回先前支付的押金。这一招让饮料瓶回收率达98.5%。

巴西库里蒂巴市政府则发起了名为“让垃圾不再是垃圾”的运动,鼓励家庭从垃圾中分离出可回收的物资,同时还资助50%的成本实施“垃圾购买项目”。当回收车进入社区时,后面跟着装载食品的车,市民可以用2千克可回收垃圾换取1千克食物或者车票、文具等礼品,这样的举措大大激发了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热情。

垃圾按量收费

韩国厨余垃圾排放量非常大,每年处理厨余垃圾的花费高达8000亿韩元。韩国从2005年起实行厨余垃圾和一般垃圾分类处理。2010年,一些地方开始对食物垃圾按量收费。不少家庭主妇为节省垃圾处理费,会先把垃圾中的水漏干再放入袋中。另外,在韩国,盛放厨余垃圾的垃圾袋需居民自行购买。这些成本因素刺激了韩国人为垃圾“减肥”的积极性。

德国垃圾按量收费,一个35升的垃圾箱,每周清理一次,年费为70欧元。垃圾太多,收费可能会增加一倍。因此,德国家庭和小区的垃圾箱大多都上锁,以防有人把垃圾丢入自家垃圾箱。

韩国的厨余称重垃圾箱

乱倒垃圾处罚有多重

新西兰对不遵守垃圾管理规定有严格的处罚措施。比如,没有放入指定垃圾袋内的垃圾和废品,都被视为“非法倾倒”;非垃圾收集时段,在街边放置任何袋装垃圾或纸板,都有可能被起诉;把建筑垃圾、生活废弃物、有毒有害等较难回收的物品丢弃在公众场所、从行驶的汽车车窗往外扔垃圾、对拖车中跌落的垃圾置之不理,或者未经允许把垃圾丢在他人土地上的,都将面临不同金额的罚款。

根据奥克兰市政府监管和法规委员会规定,初次乱倒垃圾罚款100新西兰元(约450元人民币),而且垃圾量越大罚得越多。比如乱扔两袋超市购物袋大小的垃圾,罚款150新西兰元;乱扔20~120升的垃圾,罚款250新西兰元;乱扔垃圾量超过120升或属于危险物品的,罚款400新西兰元。如果是法人团体,罚款则可能高达2万新西兰元。罚款通知由奥克兰市议会发出,上面写明罚款的金额、原因、申诉方式,且必须在28天之内缴纳。

在德国,不遵守垃圾分类法规的人将会受到惩罚。例如,随意丢弃固体垃圾2千克以下、或液体垃圾2升以下,罚款35~80欧元;超过2千克或2升的,罚款80~320欧元。

在美国,人们熟知“3R”原则,即:减少(Reduce)、再利用(Reuse)、回收(Recycle)。除做好垃圾分类外,还有很多垃圾不能随意丢弃。要扔旧家具,至少提前一天与指定收取机构电话预约回收日期,届时将旧家具放在家门前,会有专人收取;要扔电子产品,需送到专门回收中心,或预约专人上门回收;要扔电池等有害废物,可以上网找到离家最近的回收点,有时还能从中得到返现,比如每加仑废机油可以获得40美分。除了联邦法律,每个州也分别有自己的法律法规。

在美国乱丢垃圾是犯罪行为,各州都有禁止乱扔垃圾的法律,乱丢杂物属三级轻罪,可处以300~1000美元不等的罚款、入狱或社区服务(最长一年),也可以上述两种或三种并罚。

德国的玻璃瓶有专门的投递桶,造型各式各样,但记得要按照瓶子的颜色分别投入相应的桶中:绿色玻璃瓶,棕色玻璃瓶,白色透明玻璃瓶

在英国,每家每户都有至少3种颜色的带滚轮垃圾桶,并且垃圾桶上还会有各家的门牌号码。垃圾桶由Cherwel(相当于中国的社区居委会)统一制作,居民自行购买。垃圾回收费用为一年145英镑。每周回收的垃圾桶颜色不同,这周收绿桶,下周收蓝色和褐色的桶。对于分类不合格的垃圾桶,垃圾车拒绝回收,并贴上黄色的纸条,告诉住户此种颜色的垃圾桶只能用来装哪一类垃圾。垃圾车一周只来一次,如果被拒绝回收,就只能等到下周才能有机会清空垃圾桶了。专门负责监督垃圾回收方案执行的警察还可以当场开出100英镑罚单。而像树木花草、桌椅板凳、衣柜大床、旧家具电器、油漆罐、塑料用品等大型和特殊的垃圾都必须由居民自己送到垃圾分类场。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通过鼓励和惩罚政策的并举,促进了公民相关意识的养成:一方面,很多地区政府每年都会评选垃圾回收先进住户,被评选上的家庭可以获得5000英镑奖金;另一方面,通过街头监控,对乱扔垃圾者进行惩罚,并同时鼓励人们举报乱扔垃圾的行为。(百科知识

回收 ·

发布者                           我也要免费发布

av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