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县,竟然诞生了30万废品回收从业者!
河南固始县是务工大县,常年有50万人在外,但对于了解废品回收行业的人来讲,都知道固始县对废品回收的贡献有多大。全国各大城市废品回收行业都有固始人,2014年左右北京废品回收达到高峰期时,近30万从事废品回收的人中,90%以上来自固始县北部的三河尖、往流、李店、桥沟、丰港、洪蚌一带。而在南京收废品的固始人主要来自东南部的石佛黎集一带。
固始农村有很多这种老房子,有的房子主人已经十几年没回家过了
固始县人均3分地。1978年包产到户后,除了可以满足基本的口粮,农业种植根本无法养家糊口。于是大家都开始外出打工。1985年,北京到处是工地,建筑垃圾无人清理。一个人、一辆平板车,15岁的固始少年乔保锋在满大街的垃圾堆里发现了商机,一个多月就赚了2000元。经人偶然指点,他又把昌平水泥厂的废旧包装袋运往山东的爆竹厂,赚了整整一万元。
1986年,乔保锋用这1万元起家,各处打点,垄断了周边厂矿的废品。十几年间,他用来存放废品的场地从几分地扩展到十几亩,还有汽车20多辆、手下50多人,昌平“破烂王”的称号从此传开,吸引了更多同乡前往北京“淘金”。
刚开始的时候整个废品回收行业非常混乱,有的人捡不着就偷,偷不着就抢,污水井盖、绿地护栏、变压器、甚至地铁的电缆都给你铰了。那时,打架、械斗几乎是家常便饭。从业人员里面因为偷窃或者收小路货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在少数。因此开始有人妖魔化“河南人偷井盖”。长期缺乏行业规范,拾荒者们一直没有摆脱草莽状态,废品村更是成为各类安全隐患的重灾区。
北京东小口废品村
2014年拆迁之前的东小口是北京最大的废品回收基地,那里是固始人的天下。在东小口,每一种垃圾都有价值,金属纸片玻璃油漆涂料。
2003年到2008年是拾荒行业的黄金时代。近几年来,随着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大批下游制造业被关停,垃圾处理场所处的城中村也成为城市改造的重点治理对象。2015年后,伴随经济增长放缓,制造业的不景气导致废品原材料需求量大幅度下降,废品价格越来越低。这几年的环保风暴更是让很多废品从业者苦不堪言,找不到合适的场地,三天两头邻居投诉环保检查。
压缩机打包好的饮料瓶
废品回收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现在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状况,最早一批到北京从事废品回收的固始人有的已经60多岁,很多50多岁的人也在慢慢退出回收行业。他们的后代中,30岁到50岁之间的人,面对北京废品回收空间的压缩,不断寻找其它出路。废品回收从业者子女没有北京户口,小学初中可以勉强找打工子弟学校就读,高中就不得不回老家,很多父母也和孩子一起回家了。
“在北京呆不下去了”是很多50岁左右的回乡人的写照,他们处在非常“尴尬”的年纪。北京废品回收市场拆迁的过程中,他们没了回收的空间,转行又没有经历和资本。如果遇到需要照看孩子的情况,他们就义无反顾地回到固始老家,帮着儿女照看孙子、孙女。
固始乡间风光
而20岁到30岁之间,以及20岁以下的一代人,因为嫌弃废品回收又脏又累,宁愿去工厂上班或者是饭店当服务员也不愿意收废品,考上大学的高学历者就业就更加多元化。(高能老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