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库存管理二三事

银算盘 2022-04-10 0 728

有小伙伴在问,应该怎样设置企业的安全库存。说实话,我觉得这是伪命题,因为不同企业会有自己的选择,没有标准答案的。而且这跟财务并非直接相关,采购和库房管理才是重点,财务大概是出谋划策的角色,以及事后评价的角色。简单说说我的理解吧,权当是探讨,希望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1
为什么要管库存

是随丰田精益生产模式的盛行,库存管理尤其是零库存管理理念被企业管理者所熟知并日益关注。那么企业为什么需要关心库存量呢?

最明显的问题是资金占用。企业一旦购买了材料,就将现金变成了存货沉淀在资产负债表,然后,只有通过销售才可能变现,这需要时间,资金的占用随时间拉长会产生越来越高的机会成本。

然后是仓储成本。如果是外租库房,更容易有明显的感觉和体会,因为要实际支付仓储费用。如果是自有库房,可能会觉得这没什么啊,反正库房空着也是空着。但是库房有管理人员啊,有折旧啊,还有如果可以降低存货总量,是不是一开始就可以少建仓库啊,或者可以把仓库外租啊。

还有存货的损耗。有正常的自然损耗,也可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损耗。这或许还是小几率事件,但存货的跌价常常是高概率事件,尤其是随时间的拉长,存货质量也会下降,市场价格波动会极有可能导致存货发生跌价。

最后一个指标是周转。周转越快意味着企业能用更少的运营资金赚到更多的利润。比如房地产行业的万科,周转几乎是其它企业1.5-2倍,这也让万科的营运指标一直优于其它企业。同样,如果是贸易企业,如果你能比你别的公司存货少还卖得快,显然需要投入的资金就少利润也更高。

2
企业可以怎么做

以上是企业关心存货管理最关键的一些因素,其中周转的指标常用来衡量企业的营运能力,尤其备受关注。为了降低整体库存成本,企业常常有这样一些选择:

以销定采。这在大宗贸易行业比较普遍,价格随行就市,不预测价格趋势不囤货,有了确定的订单再采购,就赚每单的差价,目标是短平快,多做一单就有一单利润,但严格控制风险。

寄售。制造行业尤其是需求量的材料,会喜欢选择这种方式。为此,供应商会在企业附近甚至是企业厂房内设置库房,定期补充存货,但结算以企业实际耗用为准。说白了这是将库存成本和风险转嫁给供应商,最终能否适合则取决于企业的谈判能力,和企业在供应链关系中的地位。寄售模式的另一种形式是严格要求供应商的交货期,甚至在合同条款里就明确约定,为此不产生额外的违约成本,供应商也可能会选择在企业附近设置专门的库房,以便及时交货。

统采统配。集团下有多个同类生产工厂,且工厂间距离并不远,这种情况下,统采统配会有很大优势,先统一采购存放在共享库房,再根据各工厂生产需要进行调配,相当于是所有工厂共享同一安全库存。

按需采购。是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大概也是最早使用的方式。按需采购的核心在于"需"从何而来,实际业务中可以是基于销售计划,也可以是生产计划,ERP系统中的MRP(物料需求计划)就是这种思路,首先要求生产或销售计划准确,如果是生产企业,还要求BOM清单准确。归根结底,是要求预测准确,这不能单纯依靠信息系统,而是需要将企业的经验数据内置到信息系统能够。

安全库存。这个很好理解,简单说就是针对库存物料设置标准,在库房量低于这个数据时自动触发采购申请。这在信息系统里很容易实现,还可以选择是预警还是转化为采购申请。

3
安全库存设置

安全库存说起来似乎很轻巧,但这可以说是最容易用坏的方式,甚至效果可能还不如传统的按需采购。核心问题在于安全库存数的设置,这是非常浩大复杂的工作,企业往往在这个环节失利,最后导致方案夭折或者效果大打折扣。

为什么要设置安全库存?最核心的原因是补货成本。假设生产A产品时,缺了B原料,整条生产线都必须停机等待B物料采购完成,这样的前提下,是不是应该为B物料设置安全库存。同样如果C物料不是生产必须,只有特定条件下才会用到,是不是可以不设置安全库存,等有明确需求再采购。再假设D物料需求量不确定,但市场没有成品只能定制,且交货周期很长,是不是又应该考虑安全库存呢?总之就是否需要设置安全库存完全依赖于缺货成本或者说补货成本,这个成本包括缺货带来的损失,紧急采购需要额外承担的费用等。并不是所有物料都需要设置安全库存,必须是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安全库存的量应该是多少呢?最简单的计算逻辑是可以支撑生产到下一个批次采购入库完成,所以安全库存的量取决于采购交货期。

查看源图像

实际实施中较为典型的问题是:

  • 所有类型物料使用同一标准,甚至打印纸都设置安全库存。

  • 安全库存量设置不合理,为了防范补货风险,反倒是因为安全库存量很大导致库存积压。

  • 不考虑替代物料。A物料库存不足原本是可以用B物料替代的,确是没考虑B物料的库存量直接提交了A物料的采购需求。

  • 有新的物料出现时,不能快速响应。

凡事都有两面,管理亦如此。如果预测到原材料价格未来会价格上涨,是不是会选择囤货?如果采购周期长货源单一是不是得优先考虑备货成本?如果能够准确预测需求计划,是不是没有必要设置安全库存?所以能遵循的只是大原则,而没有万能药方。

企业的实际应用通常会是几种方式的组合,而不是单一的某一模式就足够。(康愉子

发布者                           我也要免费发布

av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