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电商的中场战事
日前二手电商平台万物新生集团(原名爱回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IPO招股说明书,拟于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RERE。
二手经济,曾经是商家市场的一个商业术语,现在正在引领一种新的商业形态的建立,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信息透明优势来重构在线二手电商模式。
相比于淘宝、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的激战,二手电商玩家选择在存量和增量市场另辟蹊径,寻找二手经济互联网流量入口。
如今,二手市场的战争并未结束。
各行各业的玩家延续了过去巨头们的成长道路,试图在剩下的电商市场找到自己的成长道路。
互联网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流量入口的竞争。
电子商务形式催生了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万亿级电商巨头。
该平台是对新电子商务的有力补充。
01 “二手经济”的演变
二手经济是一种围绕存量资产的交易。
通过对物品的回收利用,提高了商品在其生命周期中的利用效率,进而产生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剩余价值”交易。
公众可能有些陌生,但它也有一个耳熟能详的称谓--跳蚤市场,这是从欧美国家过渡过来的进口产品,指的是由二手商品组成的小摊位。
市场由线下商贩匹配,完成二手商品的交易。
事实上,早在2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线上二手电商交易。
在PC互联网时代,许多地方门户网站和主流论坛BBS,大量用户通过网站的二手或跳蚤市场板块交易二手商品。
然而,当时的门户网站仅限于流量的获取和信息的展示,盈利模块也侧重于广告收入。
各大二手交易渠道不负责撮合交易和售后服务。
因此,买家和卖家只能在线上展示信息,实现最初的购买意向后,选择线下交易。
随着支付工具的出现和移动端浪潮的推动,二手电商被催化走向正规模式,淘宝、天猫、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的新品扩容,推高了二手市场的用户需求。
在注入二手标签后,价格往往是新品的多个折扣价。
买家可以以最好的性价比获得自己需要的产品,卖家则可以通过二手转售消化闲置物品,实现需求的双向平衡。
需求催生了产业,交通也迫切需要新的出入口。
对于自有流量的阿里和京东来说,二手电商无疑是最好的结合方式。
也就是说,现阶段二手电商有足够的牌打正规军。
02 二手电商混战
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 Consulting)的数据,2020年,中国二手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3745.5亿元,用户规模将超过1.8亿。
二手电商市场仍处于持续快速增长的状态。
赛道的高增长路径进一步吸引了二手服务商的加入。
据奇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二手交易行业新登记企业达到2万户,同比增长8.1%,其中四季度新增4800户。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二手交易相关企业12.1万家。
在此背景下,也进一步表明用户需求正在迎来爆发点。
现阶段,国内二手电商格局基本呈现两个超级大国、一个强国的局面。
咸鱼、转转、艾未寿(万物皆生),背后有很多大财阀做靠山。
很凶猛。
2011年,移动互联网的火焰还没有在二手平台上燃烧。
作为首批进军二手电商业务的玩家,爱享手作为一家电子产品回收业务起步较快,并实现了短期高峰增长期;在集团的协调下,与京东拍拍合并。
自2011年以来,爱享手已经获得了多笔融资,最高融资额达到1.5亿美元,成为二手电商平台中的一极。
意识到二手电商红利期,阿里巴巴手握淘宝和天猫两张流量王牌,也开始在内部孵化二手交易项目。
2014年,为了提供更好的二手服务,阿里巴巴成立了闲置平台仙雨。
阿里巴巴将鲜鱼和拍卖业务合并,成为中国最大的二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有趣的是,没有电商巨头平台转转,但它有互联网顶尖人物微信的支持。
2015年,转转由58集团推出。
之后,又宣布开启微信钱包入口,全面接入微信用户。
2020年,它与二手市场的顶级玩家合并,寻找良机,并合并了综合二手电商和数字二手电商的属性。
成为二手电商的又一极。
排名靠前的二手电商平台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是依附于新品电商的平台,如鲜鱼和爱辉手,由阿里和京东支持,既有供应链资源,也有电商流量资源。
;
另一类是增量市场流量,比如转转,背后有58同腾讯做后盾,提供了丰富的C端流量。
混战中的玩家都有共同的资源,而在巨头之间的差距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均衡的局面。
二手电商平台的争夺战也可以概括为背后的互联网巨头之间的争夺战。
在短时间内,二手电商虽然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提供盈利空间,但却为未来流量进入提供了潜在的切入点,这也是各大巨头不惜一切代价在这条赛道上投入巨资的原因。
这一模式的利弊很难区分。
模式问题一直是二手电商玩家争议的话题之一。
二手电商平台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C2C、C2B2C和B2C。
最终用户之间的平衡。
传统的国内二手市场主要是基于B2C模式。
二手商家通过平台向用户购买闲置物品,然后再进行进一步加工,将闲置物品美化成可销售的商品,溢价出售给C端用户。
向互联网模式转变,开始改变原来的模式。
C2C模式更倾向于开放,比如鲜鱼、转转平台,平台提供了一个窗口,买卖双方直接交流,优点是可以去掉中间人,双方都能获得最好的性价比,但缺点也很明显。
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平台口碑下滑。
C2B2C模式增加了平台背书链接。
比如,仙雨提供的是《检验宝》服务,转转提供的是官方严选,爱慧手提供的是质检服务。
平台作为中间调度员,负责质量控制。
对产品价格进行审核。
好处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质量,但也意味着高成本的投入,获得平台评价可能得不到买卖双方的认可。
在二手电商模式方面,无论是仙雨、转转还是爱慧手,都没有办法准确地给出最优解。
不同的平台逐渐从一开始的差异化竞争演变为同质化竞争。
一方面,由于平台在交易过程中只是一个展示界面,过多的干预会打破买卖双方的信息平衡,蚕食平台的声誉;这意味着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04 难修的“内功”
现阶段,二手电商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
与新电商不同,二手产品标准化难度大、频次不高、美誉度差。
二手电商行业饱受诟病。
首先,模式的严肃性问题仍然是行业有待解决的症结。
根据爱慧手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爱慧手三年累计亏损13.8亿元。
2021年第一季度,爱慧手净亏损9000万元。
虽然相比去年同期的1.2亿亏损有所收窄,但仍未摆脱亏损的魔咒。
与其他轻资产模式不同,选择重仓供应链能力和发展线下门店意味着更多的投资和更长的回收期。
截至5月26日,爱享手已覆盖800家线下门店。
提高线下门店覆盖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服务用户的实体半径,但也增加了平台运营压力,面临现金流短缺的风险。
其次,二手电商普遍面临行业不规范、口碑不佳等问题。
在二手商品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缺乏沟通,可能会导致买家对商品的认知出现偏差,容易引发交易纠纷。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46.1%的网民在二手电商平台购物时遇到过商品信息不透明的问题,43.3%的网民在二手电商平台购物时遇到过商品无法退货的问题。
事实上,非标准化产品的二手折旧率很难通过简单的指标来衡量。
此外,平台本身需要考虑盈利问题,差价边界不清,评价结果很难让供需两端的消费者信服。
此外,二手电商玩家普遍陷入了“流量陷阱”。
即使依靠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平台的优势疯狂注入流量,二手交易本身也是非高频交易场景,转化率未必能达到预期。
二手电商大战仍在继续。
无论是模式的重要性还是巨头的资源,在差异化边界逐渐消退的竞争体系中,更重要的是平台自身的运营能力。
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如何平衡投入产出比,如何把控质量和盈利问题,培育平台内功,是二手电商公司现阶段应该做的功课。
二手电商的中场大战早已打响。
爱慧手能否成功突破上市大潮,或将成为破局的关键。(零售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