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农舍变身 展现川西林盘原生态乡村记忆
大邑南岸美村乡村生态博物馆
原来的闲置农舍,摇身一变成了集生活美学、生态美学、建筑美学为一体的川西林盘胜景集中展示区。这里,是南岸美村乡村生态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大邑县安仁镇新华社区,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近年来,新华社区通过引进市场主体、盘活闲置资源,以“社区资源+社会资本”模式与华侨城联手,充分读取川西林盘建筑和景观特征,从建造工艺、色彩搭配、实用功能等方面对闲置农舍进行设计改建,打造了公众喜爱的文化“打卡”地标。
盘活闲置资源
农舍变身“文化地标”
走进大邑安仁的南岸美村,既可以看到乡村院落围合的建筑形式和林盘围绕村舍的田园景观,又可以看见一些新元素的植入,摩尔纹动态记忆墙的记忆展示,获得科技带来的美感。
“这是当下最先进的参数化设计建造技术,在博物馆外围打造了摩尔纹动态记忆墙,配合人们的行走路线和建筑内外视线形成动态景观。”社区解说员黄志华介绍。
沿着博物馆半弧形外墙行进约50米,在墙面上依次能看到农户耕种、母子归家、白鹭飞掠等川西乡村独有的林盘生态环境和劳作场景。馆内收集整理了居民自发捐献的口述资料、老旧物件、历史图片、地方故事、宗族信仰等在地文化相关素材。通过对元素符号进行提炼和转化,形成了地方印记、共建美村、理想家园三大主题展览区域。
馆内的记忆盒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摄影师阴明仁以新华社区女婿的身份,用镜头记录了10余年间大邑、崇州两地川西林盘的时代变迁。8分40秒的幻灯片中,呈现出独属于川西林盘的共同记忆,以村民为主体讲述一个属于地方发展的故事。
深化示范引领
再造社区共享体验空间
乡村生态博物馆是集主题展厅、社区治理中心、乡村阅览室兼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共享空间。
其中,社区治理中心是集便民服务、议事协商、党建联盟三大功能区为一体的党建引领下多元共治共享场景,也是南岸美村服务企业、服务党员、服务居民、服务游客的重要门户和窗口。
新华社区党委副书记曹云锋表示,社区通过商业化逻辑、市场化手段,采取与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培训学院等主体合作,将博物馆作为实践教育基地,并依托南岸美村优势吸引流量,通过收取场地费、讲解费等方式,完成自身造血功能。同时,植入阅读区、休闲品茗区等社区商业,促进社区服务由免费公益向品质享受、适度付费转变。
曹云锋介绍,着力提升党组织能力,新华社区先后回引外出党员回乡创业60余人,带动优秀农民工120余人回乡就业。引进培育8个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发展治理。
引进市场主体、盘活闲置资源。如今,新华社区接待游客量增长近3倍,村民人均收入增加4000余元。新华社区(南岸美村)获得了成都市十大川西林盘消费新场景等奖项。(王琳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