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当心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工程机械行业已经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各家主机厂都开始把目光转向后市场,关注服务和配件业务,希望在整机市场需求饱和时,通过发展后市场实现可持续增长。
可惜,事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后市场不同于整机销售,通过一些营销策划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多年以来,设备营销都是主机厂各种商业活动的“主角”,而后市场最多只是整机促销的手段,“终身免费服务”,买整机送配件,送保养,后市场一直都是“买一送一”中送出去的那个“配角”,客户当然也不会觉得后市场有多大的价值。因此,当主机厂开始努力推广配件和服务时,难度可想而知。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市场也培育出一大批国产零部件的供应商,柴油机零部件和液压件完全依赖国外品牌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主机厂已经无法垄断零配件市场,当设备质保期结束以后,代理商客户流失严重,配件店和修理厂分流了大部分保外的配件和维修业务。同时,主机厂不允许代理商经营非原厂件,可原厂件价格缺少竞争力,副厂件的替代性也越来越强,这也加剧了设备出保以后的后市场大量流失。
各家品牌代理商对此一筹莫展,一方面因为原厂配件的竞争力不够,代理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保外客户流失,却无能为力;另一方面,质保期内设备的服务压力很大,主机厂对此考核严格,服务稍不及时就会被扣减服务费用。所以,各品牌代理商几乎把全部服务力量都聚焦到保内服务上,没有力量、更没有产品来赢得保外用户。
可是,主机厂对保外后市场雄心勃勃,给代理商下达了极具挑战性的配件采购任务,并且每年都会大幅度提升,期望代理商也不断提升后市场份额。如果完不成配件采购任务,主机厂就会扣减代理商的服务费、索赔费用、甚至扣减整机销售返利。有些强势的主机厂,甚至按照计划直接把应采购的配件发到代理商那里,强制要求他们入库并付款,不管他们是否能卖掉这些配件。
代理商对此真的是无能为力,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配件销量永远低于配件采购量,因为配件销量由用户和市场决定,而配件采购量由主机厂决定。的确,代理商的配件渗透率普遍不高,老客户流失严重,可这并不是完全是代理商的责任,原厂件竞争力差,多年来后市场不受重视,才导致今天的结果。
作为厂商合作中的弱势群体,如果完不成配件销售任务,代理商不得不把配件买来放进仓库里,先完成配件采购任务,以免受到主机厂的“惩罚”。而这些过剩的配件最终都会变成积压库存,导致库存增加,经营效率下降。
举例来说,某代理商去年配件的平均库存为100万元,全年配件销售出库成本为500万元,则库存周转率为5次/年。假如配件毛利为20%,则全年配件业务的收益为25万元x5=125万元,即使扣除25万元的库存持有成本,代理商去年仍能实现100%的投资回报率。
如果代理商今年年初的配件库存为100万元,销售出库成本仍为500万元,可是主机厂给他们的配件采购任务上升到600万元,则该代理商年末配件库存量将增加到200万元,当年配件平均库存就会上升到150万元,库存周转率下降到3.33次/年,库存持有成本增加到31.25万元,配件的投资回报率也从去年的100%,下降到今年的62.5%,下降了37.5%!
明年的配件利润和投资回报还会继续下降,直到代理商没钱采购配件为止,除非主机厂改变配件采购的政策。今年年末新增加的100万元配件库存很可能形成积压,其风险要远远高于正常的配件采购。如果明年主机厂给代理商的配件任务增加30%,就将达到780万元,这对该代理商销售任务而言增幅高达56%,更加难以完成,结果很可能让代理商的配件库进一步增加,成本越来越高,运营效率越来越低。
代理商的配件采购就是主机厂的配件销售,所以很多主机厂为了完成自己的配件销售目标,不断地给代理商加码,而不管代理商的库存是否健康,这种做法十分自私。很多代理商的配件库存每年都在增加,库存健康情况却在不断恶化,经营时间越久,呆滞库存越大。有些配件虽然仍在销售,但由于库存量太大,也会造成积压和呆滞。
有些代理商以为,只要零件有人买就不存在问题,迟早可以卖掉。其实不然,主机厂给代理商下达的采购任务每年都会增加,如果明年卖今年超采的库存,明年采购的配件就只能后年才卖,代理商的采购与销售之间就会出现一个“缺口”,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代理商不得不拿出资金来填补这个库存“缺口”,这迟早会导致代理商资金链断裂。
试问:代理商为什么要提早把配件采购到仓库里、占用资金并承担呆滞风险?完全没有必要!有些主机厂给出的理由是增加库存来提升客户满意度,显然这是错误的观点。笔者在《从“需要什么有什么”,到“该存什么存什么”》一文中,就阐述了企业必须放弃“客户要什么仓库有什么”的库存管理哲学,提升配件现货率的确能提高客户满意度,但增加库存来提升现货率却是错误的做法,会让企业严重亏损。
有些主机厂会说:“不给代理商配件采购施加一些压力,他们永远完成不了销售任务。为了消化这些配件库存,代理商可以大力做促销呀!只要打折够大,库存一定能卖出去!”一些代理商也的确在这么做,批量采购的油品、滤芯和轮胎,几乎没有加价就批发给配件商城,从而完成厂家的采购任务。促销就如同“价格战”,在增加销量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多副作用。
首先,促销会导致代理商利润下降;其次,价格体系一旦被打破,几乎没有可能再恢复,降价还会降低品牌价值;第三,由于配件的供求关系,用户不会因为有促销去购买自己不需要的配件,也不会因为油品促销而缩短换油间隔。促销只是把用户未来的需求提前兑现了,并不能增加多少新客户,除非价格优势明显,而原厂件很难做到这一点。
举例来说,用户设备的保养次数与运行小时相关,促销时用户购买了全年保养所需的滤芯和油品,那么下次需要购买的时间就是明年了。而且,明年用户会期待更大力度的优惠和促销,他不愿意再购买原价的滤芯和油品。价格体系一旦被打破,很难再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主机厂下达的采购任务必须完成,原厂件竞争力差,配件促销副作用大,结果就只能先买回来放在仓库里慢慢卖,这种做法无异于慢性自杀,迟早会出问题,因为配件库存每年贬值25%(库存持有成本),呆滞风险随着库存时间越来越高,以前代理商整机毛利高,还可以拿出一些整机利润来支持配件库存,现在整机赚钱也越来越难,配件如果不能赚钱,库存还不断增加,后市场不仅不能成为利润中心,还可能变成代理商的负担。
配件销量与设备保有量、开工率、客户习惯、配件价格、配件现货率、客户关系等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希望主机厂多一些科学预测,用科学的方法做好库存优化,帮助代理商改善配件库存健康,少一些行政命令,避免代理商出现财务风险。“利他、合作、共赢”是很多企业的发展理念,可是一涉及到自己利益时,理念就变了味儿,明知道代理商配件卖不动,也要把配件压到代理商仓库里,先保证自己完成任务。难道企业的发展理念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中国品牌与国际知名品牌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与代理商之间的合作时间。很多海外代理商与国际品牌合作超过半个世纪,从爷爷合作到孙子,双方建立了长期的信任。中国品牌历史虽然不长,代理商却经常更换,完不成销售任务、达不成占有率目标、不按照主机厂要求冲销量、配件采购任务没达标......都可能成为更换代理商的理由,主机厂的理由很简单,这样才能保持代理商的“狼性”和进取心,可双方却很难建立起长期的信任,更多的是急功近利,聚焦当下,因为明年是不是代理商还不一定呢!中国模式和外国模式孰优孰劣,值得讨论。
无论如何代理商都必须认清库存风险,认清库存健康比利润高更重要,降低库存呆滞比例,提升配件运营的效率。不要小看配件库存,管理得好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管理得不好也可能成为亏损的“黑洞”,吞噬代理商的现金流,成为压垮代理商的最后一根“稻草”!(杰克的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