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共享图书”让闲置私人图书“活起来”

断舍离 2021-08-09 0 717

一个有趣的读者活动——“图书共享计划”在国家图书馆旗下的国图书店启动。闲置家中的图书成了联结陌生“同好”的“漂流瓶”,也成了普通读者“文化表达”的独特媒介。

让闲置私人图书“活起来”.jpg

闲置图书2折“加盟”共享池

今天,记者来到位于安定门外大街的国图书店。当记者表明想要参与“图书共享计划”的来意后,书店工作人员对记者带来的图书进行了清点和确认。在将图书放入“共享池”——专门用来存放、展示共享图书的书架后,工作人员按图书码洋价格的2折,计算折合会费存入了记者的会员账号。

“您可以通过书店的小程序,查到您共享的图书,以及它的‘漂流’经历、被借阅的次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审核”读者拿来的图书时,他们要求参与共享的图书都是正版书,另外还要求共享图书完整、整洁,一般破损不超过10%到20%。

书店对借阅共享图书的读者也有要求,提醒他们借阅时注意保持图书清洁,以便后续阅读。“所以您不必担心图书的‘安全’”,工作人员表示。

来自普通读者的“文化输出”

在国图书店,记者见到了图书分享者王哲(化名)。王哲今年35岁,爱北京、爱传统文化。闲暇时,他喜欢到胡同儿里逛一逛,为北京的古建筑“着迷”。阅读时,他偏好北京地域文化、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

随着阅读量越来越大,购买的书籍越来越多,这些图书的存放成了家里的负担。他直言,将这些图书送到国图书店做“分享”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处理闲置的图书,“解放”自己的书架。

但这绝对不是他的“共享”初衷。“北京的发展太快了,五光十色的现代城市,让许多年轻人不了解他们置身于怎样一个厚重、沉静的古都。而这古都正是我深爱的,我希望更多人认识她、了解她,进而也爱上她。”

王哲说,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想要让自己的阅读习惯对他人产生影响太难了。而“共享”自己的“书单”,让更多感兴趣的人成为“同好”,可算得上是他对自己热爱的阅读领域贡献的一点“萤火之光”。“在此过程中,我也确实体会到了‘文化输出’的精神满足。”

“漂流”图书联结陌生“同好”

黄星(化名)是国图书店的老读者,时常到这里借阅、购买图书。“共享图书”活动启动时,他“捧场”一般拿来了十几本闲置家中的图书,并借走两本历史、文学类读物,并没有想到此后它们会给自己带来一段奇妙的“心曲”。

它被人借走了吗?现在是谁在阅读它呢?我在上面做过的笔记、留下的记号,正在阅读它的人会注意到吗?没几天,“爱书人”黄星开始惦记起了自己分享给陌生人的“老朋友”。

打开图书共享的小程序,黄星看到了自己共享图书的“漂流”历程。介绍节气、节俗的《时间之书》被读者“飞过海”借走了,看来他跟自己是“同好”;介绍日本文化、民俗的丛书《知日》被“戴茜”借走了,“戴茜”是真名还是网名呢?就这样,本不相识的“志同道合”者被“共享图书”联系到了一起。

“我甚至想认识一下这些借走我书的‘同好’,可惜现在在小程序上只能看见借书者的名字。”黄星给书店提出建议,希望能在小程序上开通留言功能,或组织线下的共享图书读者活动。面对读者的建议,书店表示正在考虑和筹备中。

在书店里延伸私人书架

“活动启动在后疫情阶段,所以现在参与其中的读者还不算太多。”国图书店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启动近1个月以来,目前在“国图书店图书共享池”里,共有数十位读者分享书籍300余册。其中,分享和借阅数量最多的,是亲子阅读方面的绘本、读本以及人文社科类图书。“站在书店的角度,通过‘共享图书’的分析,可以看出读者的口味和爱好,对于我们今后经营图书、拓展业务有着参考价值。”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建设“共享图书池”在北京的图书馆、书店之中还是“先例”,而它的推广意义在于它不仅仅是读者私人书架的延伸,更是读者兴趣思维的延伸。

“图书本就是知识的传播媒介,能让更多读者对图书的思考在书本之间流动,为有共同志趣的读者提供交流的平台,让读者手中、家里、书架上的图书‘活起来’,正是我们启动‘图书共享池’建设的意义所在。”(孙乐琪

闲置 ·

发布者                           我也要免费发布

av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