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库存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决心
从理论上讲,服务项目质量与库存水准成反比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提高服务项目质量,就得增加库存;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就得“牺牲生命”服务项目质量。这里那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库存与服务项目质量已经强化,多余的库存“水分”已被压倒。换言之,就是处于库存与服务项目质量的“工作效率边界”上。
但现实中,达至云里的民营企业寥寥无几。目前,只有很少的顶级民营企业能够同时强化库存和服务项目质量,努力做到低库存下的高服务项目质量;而做得不错的民营企业,则以高库存为代价,实现高库存下的高服务项目质量;可是,绝大多数的子公司却在高库存、低服务项目质量的泥潭里打转,库存一堆,有货率却一团糟。对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用不着“牺牲生命”服务项目质量,降库存就有很多潜力可挖,须要的不是技能,而要毅力。
先说高库存下的高服务项目质量。这些民营企业以用户服务项目为先,库存决策较为保守。自己一般晓得该备哪些料,但不晓得该备多少钱,或者在用户满意率为主的考核驱动下,更倾向于至越远距。
在那些价值链运营优异的子公司,高库存、高服务项目质量的情况较为普遍。对自己而言,库存控制上须要的是安全意识,即自下而上地分担些风险,在不牺牲生命服务项目工作效率的情况下,库存还是有降低的回旋余地。
不过,须要注意的是,高层人士一定要分担风险,不能光发命令、定政策。即使农村基层降掉一些库存,有时引致料号微观的紧缺,引起与外部用户的不满。要晓得,外部用户对农村基层方案技术人员的评判标准是基于料号的:我要的这个料不卖,你们做方案就没努力做到位。如果方案技术人员辩解说“我们的总体目标是95%的有货率,现在已达至97%”,那么,七成会被敲得满脸是包——外部用户看到的都是他拿不出的那颗料。
但同样的话由高管特别是高层人士讲的时候,效果就不一样了,即使高管对高管、高层人士对高层人士,更多的是在总体服务项目质量微观对话。这时候高层人士得站出而言话,分担后果。否则,农村基层得不到保护,没有同情心,在提高工作效率时就会矫枉过正,以各种方式敷衍。
再说高库存下的低服务项目率。这些子公司的特点是库存几万千千万万,但要用的料没有备,备的大都是些不行的。自己不晓得什么料该备,也不晓得该备多少钱。从严格意义上讲,库存方案职能在这类子公司不存在,备什么料、备多少钱,都是销售、技师或产品管理做主,库存方案员只是跪受询问笔录。
尽管上述这两种子公司都在降库存,但往往越降冷,反而库存有增无减,而且伴随着每一次降库存,都是新一轮的库存膨胀。这是为什么?即使损害了与外用户的利益,影响了用户信任,结果只能引致更多的用户插手。而与外用户插手越多,备的不行的料就越多,库存水准也就越降越高了。
因此,降库存须要的不是技能,而要决心,即分担心理上的压力,不卑不亢。(刘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