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卖家不可“随意失踪”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二手交易平台的飞速发展,不少人在网上买卖日用百货、数码产品、家居用品等闲置物品。防疫期间,网络二手交易平台活跃度更是加速提升。但一些平台上有卖家趁机出售过期食品、假酒假包等,影响恶劣。如何避免互联网二手交易平台成为“假劣货集市”,成为业界关心的话题。
二手交易平台会有“假劣货集市”之称,究其原因,一是二手货的特殊性。比如对折旧程度的认同缺少标准,若卖家标称商品八成新,而货到后,买家认为不足八成新,究竟算“劣货”,还是属于消费争议范畴的问题,便需要可操作的规则和更明确的标准来定纷止争;二是平台监管设计有漏洞。报道提及,近日,在北京上大学的小王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买了限量款篮球鞋,尽管对方再三保证“绝对是正品”“不满意可申请退货”,但他收到后发现是假货,再次联系卖家,对方已“人去楼空”。
在网络购物市场日渐成熟的当下,这种情况值得思考:卖家为何会说失踪就失踪?相较于以网店模式经营的网购平台,虽然二手平台上有不少卖家属于“散户”,但平台至少应该要求卖家以真实信息注册,出现问题时才能及时追溯到注册卖家的“行踪”,而不是任其“随意失踪”。(视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