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临期食品便宜的秘密!“折扣食品”仓储“临期饮料按堆卖”?
近来,临期食品受到了很多关注,许多消费者好奇,这些临期食品为什么这么便宜?它们都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有时候距离保质期还挺远,但也会比较便宜?
最近,周到君探访了嘉定金园路附近的多个“折扣食品”仓储,从源头展开评测,揭秘临期食品便宜的秘密,帮助大家更完整地了解临期食品,理性消费。
有没有像网上短视频中提及的“临期饮料按堆卖”的场景?有!
老板告诉周到君,如果是按吨进货的饮料,就会按堆卖,价格可以在1折之内。这种饮料进货来的时候就没有经过分拣,按堆销售也是为了省去分拣的人工。
测评二:折扣食品的进货渠道有哪些?
✍️ 上海许多临期食品商店都是从这一带进货
✍️ 折扣食品仓储从食品工厂、食品经销商以及大型商超退货等渠道收货
为什么在嘉定区的这一区域,会聚集着多个折扣食品仓储?
周到君走访得知,距离市区近、可以直接上高架交通便捷以及租金相对便宜是比较主要的原因。
“临期食品最近又火了,但这一概念并不是这几个月突然火起来的,临期食品在上海的发展史可能有差不多十年了。”一名负责人表示,据他了解,截至去年的统计数据,本市可能开设有3000家左右的此类商店,很多正是从嘉定金园路一带进货。
那么,金园路附近的这些折扣食品仓储,又是从哪里进货的呢?
小木鱼的老板透露,食品工厂、食品经销商以及大型商超退货等都是这里的收货渠道。另一家仓储的负责人则称“只有老板掌握”,并表示经营这一行,收货渠道非常重要。
测评三:折扣食品的利润空间有多大?
✍️ 有的表示“主要靠正期食品赚钱”,但也有的表示“主要靠临期食品赚钱”
✍️ 有老板透露,临期食品商店往往会加价30%左右进行销售
可能有市民会好奇:临期食品卖得这么便宜,商家能赚多少?
对此,不同折扣仓储的负责人,说法有所不同。
一家折扣食品仓储的负责人表示,临期食品只是作为正期食品的“引流”,公司主要还是靠批发正期食品赚钱。
小木鱼老板则表示,虽然库房里看起来临期食品的“占地面积”还不如正期食品,但由于临期食品周转快,走货量远大于正期食品,因此是“盈利主力”。
在逛临期食品商店时,有时一种食品的保质期在明年甚至更久以后,价格还不到原价的一半;有时一种食品的保质期只剩几个月,但折扣给的力度却没有想象中高,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临期食品”属于消费者端的一个概念,在业内,通常被称为“库存/尾货食品”,无论折扣食品仓储还是折扣食品商店都是这条供应链中下游的环节。因此,这类食品并不完全按保质期来衡量价值,而是按“滞销程度”。
有的食品虽然距离保质期较远,但库存压力大,那价格就较低;反之有些距离保质期虽相对近,但并不太难卖,折扣力度相对就小些。对于临期食品仓储来说,为了给周转留有时间,倾向于进货那些距离保质期至少有3-4个月及更久以上的商品。
据透露,临期食品商店从此类仓储进货后,往往会加价30%左右进行销售。
测评四:折扣食品批发仓库对个人消费者开放吗?
✍️ 有的不卖给个人消费者;有的可以卖但得以箱为单位
✍️ 不建议个人消费者前往
临期食品的最大亮点就在于价格便宜,比临期食品商店价格更便宜的批发仓库,未免令消费者心动。对于自驾一族来说,休息日到那片区域去“转转”,是不是好选择呢?
就周到君了解到的情况来说,折扣食品仓储并不建议个人消费者前往。
有的仓储直截了当地表示,只对客户进行销售,不卖给个人消费者。也有的仓储表示,偶尔有个人消费者前来,但也必须以箱为最小单位购买。
“不同食品箱规不同,价格差异也比较大。比如有的雪糕10元/箱,有的啤酒一箱上百元。”有负责人表示,折扣食品仓储毕竟属于供应链的中游环节,个人消费者采购量小,如果抱着参观购物的目的前往,仓储无暇接待。
在库房中,也可以看到“仓库重地,谢绝参观”的标示。(周到上海)
-
门店数量猛增之后,临期食品店“变味”了…
“全球好货”“超低价格”“白菜价!便宜哭了”……如今,各类涉临期食品的门店如雨后春笋出现,引起消费者和市场的青睐。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以来,临期食品企业暴增。各门店货架上,知名品牌的产品偏少,三四线品牌居多。在概念炒作、资本入局的同时,临期食品行业的“火”,需要市场大浪淘沙。
商场
近三月挤进3家,今年新企业井喷
“您这个洗护套装还有吗?真好使哎,便宜了快一半!”“没了,库房都卖光了。过几天您再来看看。”傍晚,长楹天街商场一临期食品店内人头攒动。入门处,“一半价格”的大幅标语,吸引着不少顾客陆续进店。
长楹天街一临期食品店内,依云矿泉水2.8元
加多宝凉茶1元一盒、依云矿泉水2.8元一瓶、大瓶百事可乐2.9元……这家面积约80平方米的店铺,主要经营着零食、饮料、酒水、洗护用品、化妆品等数百种商品。“我们店临期商品占到一部分,但不全是临期。因为价格便宜,卖得快,几乎每天都会补货。”店员介绍说。
货架上,有的商品已被顾客抢光
类似形态和功能的店面,仅在该商场至少就有3家。据了解,这三家店铺均是在近三个月才开门营业。其中,有两家是今年5月开门,另一家为6月开业。而这样的场景,也出现在京城其他热门商圈。记者以“临期食品”“食品折扣”等为关键词在生活服务软件搜索,发现诸如三里屯、望京等区域都有不少类似店面。
顾客在望京soho一特卖店内选购
线下实体店迅速“攻城拔地”,线上的“战火”却早已点燃。在各个电商平台上,只要搜索关键词,就能弹出诸多与临期食品相关的店铺。一份数据表明,目前在电商平台上的临期食品店铺数量已经超过3000家。
临期食品店面火,背后是市场体量的迅速攀升。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有望突破300亿元。
此外,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与线下店面不断开张相比,行业里的企业,同样大多是“新人”——某商业查询网站的搜索情况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企业名、品牌、经营范围中含“临期食品”关键词的企业共有约113家,企业名中直接包含“临期食品”的企业只有约47家。其中,2020年以后登记注册的有45家,仅今年以来登记成立的企业就有39家。
运作
拿货价格1折起,三线品牌撑利润
目前市场上涉临期食品的企业,主要经营模式为直营和加盟。具体到加盟,临期食品行业各品牌也挺“内卷”——有的需要数万元加盟费,有的需要押金,有的则无需加盟费和押金。最低拿货价格,可低至1折。
“正期、临期、网红、库存、尾货、特价商品,一站式集结。”广州一家企业,此前常年经营进口食品,今年以来改做临期食品加盟业务。“我们不像某企业,需要近6万元加盟费,主要就是装修设计的物料费和拿货费用。”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公司有自己的进货渠道,共有20000多种商品,以国产商品为主。“一般拿货价两三折,最低可做到卖价的1折。效益可观,总体毛利润在40%—50%之间,净利率怎么着也有30%。”
江苏某临期食品企业,去年以来在北京已开设三家实体加盟门店。其招商负责人表示,加盟该品牌主要涉及三项费用——押金,依据店面面积为18000元—68000元、设备物料费1万余元、以及进货货物价格。“正常情况下,一平方米面积要堆上去900元的货品,不然会显得稀稀拉拉,顾客体验感不好。”该负责人说,加盟后会有专人帮忙指导选址、营销等。“选址非常关键。我们在北京的门店,平均每天流水能做到8000元,平均利润能达到35%。”
在多家涉临期食品门店,店内或多或少摆有诸如统一、百事可乐、依云等一线品牌,但占比普遍很少。更多的临期食品品牌,在市场上相对不太知名。业内人士道出这是一个商业规则——“一二线品牌的利润薄、三四线品牌利润更多。”
“你摆那么多一二线品牌,就是赔钱赚吆喝,必须多上三四线品牌!”某临期食品品牌招商负责人更是直白。他表示,一二线品牌的货源和销售体系稳定,对产量的风险把控好,因此进入市场的临期食品相对较少;此外,一二线品牌的市场价格很透明,三四线品牌相对模糊,“做这行,你要是一二线品牌的价格没有优势,你摆上去了更会让顾客感受不到实惠,影响店面形象。所以,必须多铺三四线品牌。”
演变
货源稳定成考验,淡化“临期”标签
临期食品行业的货源是否稳定可靠十分重要。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行业不少公司都有自己直接从厂家拿货的渠道。不过,也有从市场各级经销商、批发商等方面倒货、凑货的现象。
“我们在北京、天津有仓库。无论从哪个厂家来的货,都会一批批放进去妥善保管。”广州某临期食品企业工作人员表示,随着行业发展,市场需求量迅猛提升。在最初阶段,不少一二线品牌产品是市场追逐的对象,“不过它们哪有那么多的临期产品啊?需求多了迫使进货渠道也要更多。所以,有没有自己稳定的货源和仓库就成为考验。”
他透露,公司常年与国内外诸多品牌厂家合作拿货。但市面上也有企业,没有自己稳定的货源和渠道。一旦下面的加盟商家缺货,就会临时从超市、食品零售经销商、批发商等方面倒货、凑货,甚至异地之间调货,“这样的方式压力大、耗时间,产品来源也无从保证,给本来就临期的产品质量带来了风险。”
“问我食品的来源、是否正品没有意义。合同里会写上,任何一款商品有变质、腐烂、超期等质量问题,我负责,还给你赔付。”某临期食品负责人表示,该品牌2013年就涉足临期食品,是真正打通了与大小企业合作拿货的渠道。不过,眼下也有临期食品企业并无自己的仓库和稳定货源,“不愿意、也不敢给你看仓库和货源。他们就是‘割韭菜’赚加盟费,我们叫它‘资本赌博式’做法。”
记者发现,如今涉临期食品店内的不少商品,生产日期并不真正临期,甚至多为今年7、8月份出厂。对此,店员们普遍解释为“卖得快,来的货很新鲜”。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既是一种营销手段,也是临期食品行业品牌随市场演变,逐渐谋求转变的信号。
“以前主要谈‘临期’,但事实上临期食品并没那么多,有一部分被市场消化,也有的被回收处理了。现在主要谈折扣、谈优惠、谈特卖。”一名行业人士介绍说,随着市场演变,一些行业品牌也在逐渐淡化“临期”标签,而“折扣”“优惠”“促销”“特卖”等概念,更容易激起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对消费者的眼球和心理上的冲击更直观、更简单易达。
声音
入局者各怀心思 市场需优胜劣汰
“疫情影响了过去很多传统实体渠道的货源。做临期商品的人增多,对消费者的折扣力度和利润非常大,衍生出大量商家想进入这个领域。”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表示,类似临期和特卖食品,在国外也有成型、成熟的商业模式,但在国内仍需谨慎乐观。
赖阳认为,目前国内临期食品行业有基础,但也有一定乱象和风险。“不是所有的临期东西都好卖;也不是所有临期食品都有性价比。能否保障好品质、口味、食品安全和服务,需要观察。”他说,实际上有相当多的连锁店,其总部未必有足够的货源保障能力,以及低价支持各级店铺发展的能力。因此,商家的风险也很大。“最后要么资本买单,要么中小加盟商买单。”
“各种想法的人都在入局。有的品牌总部是真想发展临期食品行业;有的是为了炒概念、混融资上市,继而套现;也有的是为了赚加盟费等。”赖阳说,临期食品行业最终谁会胜出,主要看三点:第一,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第二,有没有稳定有品质的货源保障,以及相对诚信成熟的企业理念;第三,有没有专业的现代经营的技术。包括选址、商品品类规划、商品大数据管理和分析、如何降低成本,提升周转效率等。“做到这三条,企业才能长期稳定发展。临期食品这一新的业态,需要市场优胜劣汰、大浪淘沙。”(李松林)
-
年轻人开始追捧临期食品,真的很丢人吗?
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是越来越爱买临期食品了。
所谓的「临期食品」,意为“接近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
你能在很多的的超市见到这样的临期食品:
这种临期食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便宜」。
有媒体调查,年轻人追捧临期食品,最大的原因就是够便宜,能省钱:
那临期食品到底有多便宜呢?
临期巴氏奶,950毫升的9.9元还买一送一:
保质期还剩1个多月的进口曲奇饼干,从126元降到12.6元:
同一品牌的临期方便面,原价6块左右。
还剩二十天的卖1块9,剩五个月的卖3块2:
临期食品不仅价格低廉,往往还几包绑在一起捆绑销售,性价比爆炸高。
买一包薯片的价钱,能买同品牌的临期薯片好几包。
对于一些零食不到一天就吃完的小伙伴来说:
超市的临期食品区简直就是如天堂一般的存在。
不仅超市有临期食品区,某宝上的临期食品店,更是成为了“香饽饽”。
线上临期食品的价格,很多时候比超市更夸张。
一盒临期小老板海苔,比正期便宜9块:
一盒临期雀巢金装巧克力,比正期便宜27元,仅售6.5元。
在去年,B站UP主女胖胖就做了一期,在线上买临期食品的视频。
在视频内,她花了500多元,买了这么多临期食品:
写到这里,我已经决定要去买几包临期食品恰恰了。
这也太香了吧…
在豆瓣,已经有志同道合的“临期食品爱好者”,建立了"我爱临期食品"小组。
目前,该组已经有4万多名组员。
这在豆瓣中,已经算是略有规模的小组了:
成立之初,组长在版规里写下的第一句话:
"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
这句话能一直保留至今,某种程度上也确实体现了临期食品爱好者的心态:
有媒体抓取了所有讨论帖的标题,发现大家的讨论大多是关于「推荐」「分享」。
她们会开心地晒出自己下班之后,在超市的临期货架淘到的宝藏零食。
也会分享在淘宝上看到的临期好物。
图源:未来品牌Daily
可以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爱上临期食品。
为何如此?道理和上周的「穷比快乐屋」一样:
还是因为现在的消费升级,让许多东西都变贵了。
前几天,「东北雪糕」猝不及防就上了次热搜。
里面的雪糕,价格都在8毛到1块钱不等。
其他省份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真的有如此便宜的雪糕吗?”
“梦回小学!”
作为对比,钟薛高的一款明星限量版雪糕,就曾卖出5片300元的高价。
平均一片60元。
这个价格也不能说超级贵,只能说我太穷了。
在各路资本都鼓吹消费升级的今天,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归理性。
他们慢慢开始精打细算,这也算是大势所趋吧。
就像《重庆森林》的金城武,在4月的每一天都去买一罐5月1日到期的凤梨罐头。
最后在5月1日时把它们全吃掉。
不同的是,他吃临期罐头是因为爱情,而我们是因为便宜…
当然了,临期食品并非完美无缺。
毕竟作为接近保质期的食品,不少人会有这样的担心:
临期食品到底能不能放心吃?
一般来说,食品分为「长保质期食品」与「短保质期食品」。
长保质期食品,比如饼干,一般可以存放几个月到几年不等。
这类食品一般保质工作会做的比较好,哪怕临近保质期也可以放心食用。
而短保质期食品,比如鲜牛奶,就有一定的变质风险。
这个还是要引起重视的。
另一方面,在网上买临期食品,由于无法验货,因此临期食品的质量问题也是一大隐患。
哪怕是一些大品牌,照样也被人投诉。
因此大家切记一定要在正规渠道,购买临期食品。
另外,我们买的临期食品品牌也要正规才行!
把这两点做好了,正如科普作者云无心所言:
虽然风味方面可能有所欠缺,但就性价比来看,临期食品还是可以放心买的。
最后,让我们回到标题:
年轻人爱上临期食品,真的很丢人吗?
当然不丢人,为什么丢人?
既能省钱,又能防止食物浪费,何乐而不为呢?
说白了,性价比是消费者永恒的追求。
哪怕如今消费主义大行其道,一样会有年轻人反其道而行之。
正如这位朋友所言:
“我真的太爱买临期食品了,就像我的人生一样,廉价却不甘。”
(厨房人类研究所)
-
1折白菜价,规模300亿,谁带火了临期食品?
这届年轻人,“抠”起来有多吓人?
2块钱买袋麦片,一周的早餐有了;
10块钱买5包薯片,一周的快乐有了;
21块钱买箱巴黎水,一周的精致有了。
这些薅羊毛大招,根本用不着节省了半辈子的爸妈教。在豆瓣、小红书等年轻人聚集地,他们“以抠会友”,并亲切地互称为“临食工”。
是的,以上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的食品,都是临期食品。临近保质期,但尚未过期,可正常食用,价格最低能到1折。而在一些专门售卖临期食品的店里,排队是常事,甚至有人带着攻略去抢购。
▲某临期食品超市内 图源:网络
各家投资机构也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在临期食品销售领域,阿里巴巴、愉悦资本、挑战者资本、日初资本、金沙江创投等都已入局。
蜂拥而上的年轻人,推动了临期食品行业的大爆发。但很多人也表示疑惑:不就是超市里经常搞的打折促销、买一送一吗?怎么就突然火了呢?
真实惠,还是智商税?
临期食品的概念并非这届年轻人的首创,但他们却把这个本领发挥到了极致。
微博上,“年轻人买临期食品来减少浪费”这一话题的阅读量已突破1亿;小红书B站上,以“临期食品攻略”为主题的视频播放量能轻松破万;豆瓣上,“我爱临期食品”小组成员超过8万,并且衍生出几十个同类小组。
就连央视也曾赞许购买临期食品的行为,称这是一场一举多得的胜利。既能避免浪费,又能降低生活成本,以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
▲某临期食品超市内 图源:网络
偶像剧中的草根女主,总会在下班后去便利店买个当天剩下的饭团。饱腹之余,顺便感叹一下人生的辛苦。
与之不同的是,现在购买临期食品的主力军们更像是“挖宝”。与其说是为了省钱,不如说是寻求薅羊毛的快感。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更多种类的商品,尤其是进口食品,既能满足精致生活的需求,又不怕掏空腰包,使得年轻人可以畅享“精致穷”。
但消费者们还是需要理性看待一个真相:能够沦落为临期食品的,大部分本身也不是市面上的热门品牌。
▲某临期食品app 图源:网络
随意打开一个临期食品app,会发现首页和推荐位上确实有几个大品牌,但越往下划越眼生,尤其是形形色色的进口食品,外包装堪比火星文,普通消费者很难一眼甄别。
也曾有网友慕名去临期食品网红店里打卡,直观感受是“70%是杂牌”,少数大牌产品,也是比较冷门的口味。
也就是说,开开心心买到的低价进口食品,很有可能本身就是滞销品。因此,尽管是价格低廉的临期食品,消费时仍需谨慎,保持理性。
是风口,还是大坑?
《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达3万亿元,市场规模巨大。从供给侧来看,每年都有大量的产品流入临期食品行业,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市场潜力如此庞大,投资方也在群雄逐鹿。
老牌商家以好特卖为例,好特卖是2014年成立的库存尾货处理商。爱企查显示,好特卖关联企业为上海芯果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多轮融资,累计金额达数千万人民币,投资方为五源资本、嘉远资本、云九资本、金沙江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
▲ 图源:爱企查
后起之秀以繁荣集市为代表,繁荣集市是一家刚成立一年多的公司,品牌slogan为“您身边的宝藏折扣店“。爱企查显示,繁荣集市关联公司为上海嘣嘣喵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挑战者资本。
▲ 图源:爱企查
资本的纷纷跟进,让临期食品的市场愈发充满诱惑。在北京某些居民密集区,一个商圈内,就有3~5家临期食品折扣店。网上咨询“临期食品连锁店如何加盟”“辞职开个临期食品店”的普通人,也越来越多,不亚于当年风靡一时的“辞职开奶茶店”、”辞职开民宿“。
加盟,固然是最快进入这个市场的方式。然而,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好特卖加盟费已经到达80万,这无疑会让很多个体创业者倍感压力。若不选择加盟,则需自行寻找稳定的货源供应链。
临期食品的羊毛不好薅,临期食品创业的羊毛更不好薅。
所有投资人都认可的是,这个行业要比传统零售业的更难做,甚至更接近新零售的本质。临期食品销售行业对数字化和供应链的要求要比传统零售业更高,并且对于仓储的运行效率的要求极高,稍不注意,临期变过期,只能砸手里。
当资本市场和个体创业者蜂拥而至,都想要分一杯羹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考虑清楚2个核心问题:一是能否保证货源供应,二是能否跑赢时间。
临期食品市场狂欢,规范管理任重道远
当越来越多的商家涌入这条赛道,各种促销手段如雨后春笋,同时也将市场固有的问题显露出来并放大了。最显见的一个问题,是临期食品品质参差不齐,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另外,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以临期食品引流实则主要售卖非临期食品等现象也大量存在。
▲相关新闻报道 图源:网络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临期食品拥有很大的市场,目前已经进入产业化运营的阶段,与此同时,临期食品的安全与规范问题也受到越来广泛的关注。”
临期食品行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业态,不能仅靠热情寻宝的年轻人,也不能只靠各个商家的各显神通,更重要的是加强行业监管,促使其朝着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毕竟,商家卖得安心,消费者才能买得放心。(商业观察员)
-
从“嫌弃”到“真香”,临期食品为什么能收割年轻人的钱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个东西上面都有一个日子,秋刀鱼会过期,肉酱也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
这是著名导演王家卫电影《重庆森林》里面的经典台词。
他可能想不到的是,一贯让人觉得“大限将至”的临期食品现在不但涅槃重生,而且成为资本青睐、众人想进入的一门好生意。
精致省,精准锁定年轻人的钱袋
大爷大妈组团抢菜,小哥哥小姐姐拼单临期。
顾名思义,临期食品指的是临近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之内的食品。
在北京年轻人都喜欢的时尚打卡地标之一三里屯,临期食品成为年轻人手里走俏的商品。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发现,和便利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事临期食品供应的超市好特卖(HotMaxx),年轻顾客们络绎不绝。
这里不但有化妆品、面膜、洗护等日化用品,货架上陈列着各式饮品和零食,而且每个产品的价签上多了醒目的标注——经销商建议零售价格××,而实际销售价格往往是标注的一两折。
根据公开资料,临期商品的特卖店正在以品牌化、连锁化的形式迅速在全国各地铺开。例如,好特卖从2019年至今已融资4轮。2021年3月,成立于天津的食惠邦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惟一资本领投。2021年4月11日,以售卖临期商品为主的南京折扣超市小象生活宣布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愉悦资本领投。
年轻人对临期食品的喜爱也溢于言表:“100 元能买到6瓶巴黎水、6瓶星巴克咖啡、1L 装的进口果汁,哈哈,这样的物价感觉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两个刚刚购物结束的消费者对记者说。
“我们的主要消费人群都是年轻人,和80后消费者们相比,90后甚至更年轻的消费者们是一群拥有多元消费观念的群体。精致消费主义在年轻人中盛行,给我们带来了商机。年轻的消费者们因为要消费的项目太多,例如电子产品、名牌包、潮鞋,但是他们不追求名牌,只要质量没问题,精打细算购物是他们推崇和认可的一种聪明的、精致的、节省的生活方式。”小象生活的创始人兼CEO 粟海辉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粟海辉认为,临期尾货其实是一门古老的生意,不论是品牌方还是渠道商们早有一套处理临期商品的做法,很多超市也会专门设立临期保质期商品货架,但随着新消费场景的搭建,临期产品触达消费终端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年轻人获得消息的渠道比以往任何一代都强,因此让尾货超市重新组合了价值链条,匹配了新需求,获得了新生。”粟海辉说。
百亿风口和与时间赛跑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按照业内通常会产生至少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将会突破30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显然,临期食品领域成为巨大的风口,但从事临期食品就能赚到钱吗?
按照我国GB 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的规定,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已经说明或不必说明的特有品质”。
国外对于保质期的理解也各有不同。根据国际法典委员会制定的《预包装食品标识法典通用标准》的规定,食品标签上应该标注“最短保存期”(Date of Minimum Durability)、“出售截止日期”(Sell-by-Date)、“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和“此日期前食用”(Use-by Date)。
目前,业内对于临期食品的界定,并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只有各省区市出台的相关地方性管理规定。
一位食品供应商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目前商超和电商平台通常会拒绝接收保质期过了2/3的国产食品和保质期过半的进口食品,个别商家的标准甚至更为严苛,要求商品的保质期要在1/3时间段之前。
“虽然这个行业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与时间赛跑的压力也很大,临期商品可售卖时间很短,行业拼的是资源和信息效率。”粟海辉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食品从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再到消费者手上,需要经过一系列流通环节,每一环节都顶着保质期的压力在赛跑。而临期食品由于被打上“即将到期的标签”,很容易造成库存积压,再经过层层传导,非常容易让临期零售商们变成“接盘侠”。抗风险能力弱,也是这个行业一直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竞争环境和国外完全不一样,现在临期食品从烫手山芋变身为市场新宠,行业貌似不看规模、没有门槛,很容易进入,但更容易砸在手里。而且,只要是一门好生意,就有无数的资本和创业者涌进来。现在业内做临期超市的越来越多,根本没有时间慢慢去做。所以我们也在尝试,希望通过供应链利益的重新分配来为企业找到新出路。”粟海辉透露,他们计划第一个阶段做临期尾货,用品牌商品天然价格低的优势作为切口吸引消费者;第二个阶段则要加入很多工厂货,“这也是我们未来的方向”。(中国经济周刊)
-
「小象生活」,临期折扣的社区样本 | 创公司
自2020年开始兴起的线下临期折扣市场,正在涌进越来越多角色鲜明的参与者。
我们曾在「临期折扣兴起时」这篇文章中探讨过中国临期折扣市场的现状。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上游临期商品的供给增加是促成下游渠道爆发,临期折扣向连锁店、品牌店发展的契机。以上海、北京为据点,作为先行者的好特卖HotMaxx目前已开出了100多家门店。
创立于2020年10月,诞生于南京的「小象生活」,也在这股浪潮中找到了符合自身的差异性定位。
小象生活创始人、CEO粟海辉曾在2019年以供应商的身份进入到临期折扣行业,主要为好特卖(彼时还是推推购)、信用卡积分商城等零售终端供货。在这个过程中,粟海辉逐渐感受到“终端的机会更大”,于是在积累了大量的上游资源之后开始转型做起了折扣零售。
不久前,小象生活完成另外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领投方为愉悦资本,天使湾资本跟投。截止至今,小象生活进驻了南京、扬州、合肥,以及黄梅、溧阳、东海等多个县城市场,已经开业的门店有20余家,10余家即将开业。
不同于好特卖、Boom Boom Mart繁荣集市等折扣零售店聚焦于一线城市的商业中心和园区,产品上以大牌临期的零食引流,辅以日化等高毛利的库存商品。小象生活主打二线及以下市场,选择在社区开店,提供更适合家庭消费的品类以提高连带率。
“就像是砍掉了生鲜的永辉”,在接受《新商业情报NBT》采访时,粟海辉表示,小象生活的目标是在折扣产品的基础上,成为家庭消费的新选择。
当临期折扣业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分化出不同的路径。例如,从日本折扣零售之王「唐吉诃德」的案例里,我们看到了折扣零售业向郊区生鲜大店、海外特色食品店的多路演变;同样以清仓尾货起家的美国“一元店”Dollar Tree,依靠自有品牌、区域品牌及小包装产品发展成了品类齐全的小型特价超市,其中尾货的比例仅占不到10%。
如今,以好特卖为代表的品牌连锁店掀起了本土折扣零售业态的热潮,刚刚诞生不久的小象生活,正试图在社区生态下摸索出自己的答案。
01 到消费者那边
2019年至2020年间,粟海辉及其团队曾作为中间商,组织品牌方及经销商手中的临期、尾货商品,向好特卖及信用卡积分商城等B端客户供货。据粟海辉介绍,只要能掌握上游和下游的资源,甚至不需要自建仓库,中间商就能轻松赚取高达25%的利润。
一场疫情刺激了临期折扣市场的快速发展,在推推购转身成为好特卖的过程中,粟海辉也看到了临期折扣在下游做品牌连锁店的价值——利润更高,并且有长期壁垒。
“我们从商业的本质上来思考,这个生意是不是还有其它的做法”,在接受《新商业情报NBT》采访的过程中,粟海辉表示,选址商圈、致力于打造寻宝式购物体验的折扣店或许并不是唯一的答案。例如日化、酒类产品,针对的是固有消费群体,而非冲动式消费者,“这是有一定的家庭(目的性)消费属性的”。
对消费者行为的观察进一步坚定了粟海辉的想法。他发现,有许多消费者是专程来折扣店囤货的,在这样的消费场景下,如果针对目标人群增加产品的供给,将会极大地提升连带率。
结合中间商的组货经验,以及对临期折扣消费者的长期观察,粟海辉决定从供应商转做终端渠道,成立小象生活。为了与现有的折扣店形成差异化竞争,小象生活决定从100平米左右社区店开始。“我们把店开在消费者的家门口,不就更方便了吗?”
以南京为起点,小象生活在去年10月成立,趁着疫情后大批店铺闲置的机会开始了快速扩张。选择南京一方面是为了避开在上海与好特卖、Boom Boom Mart和街头巷尾各类进口食品折扣店的竞争,另外一方面考虑到南京的地理区位,向周边可以扩散至扬州、镇江等城市甚至安徽,“可以更好地下沉”。
在下沉市场,只有市场价2-5折的低价商品是吸引消费者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小象生活能够快速向下渗透的主要原因。“县城的客单价比我们在南京还高,能卖到35块、40块”。据粟海辉介绍,小象生活来到黄梅县,店铺还在装修阶段就有许多路过的消费者想要进去买东西了。“我们只能一边装修一边卖”。
开店过程中,粟海辉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刚开始时,小象生活并未在店铺装修上多费心思,店面是普通的清仓甩卖的样子。到第七家店的时候,开始向精品超市发展,但调整效果不尽人意。现在,小象生活看起来更像是清仓甩卖和精品超市结合的社区超市版本,一方面在店面硬装的材质上走品质化路线,一方面又保留了花哨的特卖风海报,以刺激进店用户的消费欲望。
“4000户”,约1万人,是小象生活希望能够至少覆盖到的人群数量。按照这个比例来看,以南京为例,600多万的城区人口理论上可以开600家门店,即便是除去较差的选址和市场饱和区域,也大概能开出300家门店。
不同于此前临期折扣店以大型临期仓为中心,聚集于江浙沪地区。粟海辉认为现在的物流体系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来将店铺开到更远的区域。“每个县城开个5家以上的店没问题”,由于采用整车运输,物流成本只占到2%,相比之下,县城店的租金却能便宜一半以上,毛利率远高于城市店。
就全国市场来看,下沉市场是一片仍待开拓的蓝海。粟海辉预估,临期折扣连锁店在全国至少可以达到3万家的体量,而目前这个市场上只有约2000家,空间仍然广阔。
02 货的差异化
为了满足社区的家庭消费需求,小象生活与其它品牌连锁折扣店相比,在货品组织上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
粟海辉向《新商业情报NBT》介绍,目前小象生活的尾货比例约为75%,15%的厂家直供新品,以及10%的本地货品,比如冻品、短保烘焙和鲜奶等,这部分货品的销售占比约为5%。引入本地商品的一大原因,是为了能够更全面地覆盖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因为低价折扣品来店,然后顺手买了更多的生活用品”,这是粟海辉所预期的消费场景。
从主打家庭消费的这个角度来看,小象生活的竞争对手不是便利店,而是存在于社区周边的小型超市。理想情况下,一个小区的周边如果有生鲜卖场和小象生活,基本上就可以覆盖所有的需求了。
面向不同的消费市场,小象生活的货品组织还会进一步差异化。“在县城店我们不会卖巴黎水和精装的饮用水,我们会卖一些更亲民的东西”。粟海辉观察到,县城的消费者们品牌心智不高,尤其是在行业集中度较低的品类,比如饮料、休闲零食、日化用品等等,一些本地化的品牌仍有较大的挖掘空间。
在粟海辉看来,此前积累的充分的经销商资源是小象生活在面对竞争上的一大壁垒。尤其是在本地化品牌货品的组织上,区域性的经销商资源能极大地发挥效用。“本地化品牌不是不好,只是没有扩张到全国而已”,他举例,这类品牌往往因为有着强烈的情感烙印而备受当地消费者喜爱,西安本土的冰峰汽水就是一例。
此前的临期折扣店主打进口商品,其中一个原因是消费者更喜爱进口货。但粟海辉对此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不是说进口货就更好卖,而是进口货更容易组织”,由于大量的进口货品都掌握在大的进口贸易商手上,并没有像国产品牌一样遍布全国的经销网络,货品并不分散,组织起来会更容易。反之,国产品牌的货分散在全国成千上万的经销商手上,这就需要足够多的经销商资源才能拿到大量的货源。
现阶段,临期折扣的货品一方面来自经营不善的经销商,另一方面来自品牌方。在新消费崛起的背景下,从电商起家的新品牌没有健全的经销商体系,因而货品都掌握在自己手上。与此同时,传统品牌开始为了应对竞争而加速生产新品,而这类新品并一定都能较好的市场反响,这就导致了大量产品成为滞销品,最终不得不流入临期折扣渠道。
“我们认为,只要创新不停,库存就不会减少,这个机会是一直存在的。”
03 新的时代红利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约有十万家食品工厂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成为了零食新品牌崛起的背景,同时也为下游的渠道商带来了新的机遇。
粟海辉介绍,目前小象生活已经积累了30多款产品,是可以直接向厂家下单生产的。“从去库存到去产能”,这是当下临期折扣店扩展品类、降本提效、稳定货源的又一个机会。
通过梳理临期折扣行业的发展,粟海辉发现,临期折扣店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很能再继续依靠尾货来成长。日本的唐吉诃德和美国的Dollar Tree提供了先行者的经验,作为渠道方的折扣店,需要在快速扩店的过程中,想好下一步该往哪儿走。
“我们也还在探索”,粟海辉向《新商业情报NBT》表示,从临期尾货出发的,最后一定会变成一个“软折扣”超市,因为这类折扣超市有更强的生命力。在这个过程中,折扣超市需要更完善的货品组织。不能只是进口商品或者尾货,还需要加上一些能够长期稳定供应的标品,以及一部分本地供应链的货品。
目前,小象生活在南京的100平门店月销售最高能达到60万,平均下来也能有40万,以平均35%的毛利率来计算,盈利能力很可观。接下来,小象生活计划在今年将门店规模扩大至100家,为了能够加速扩店,除了直营模式外,也在逐渐放开加盟模式。目前在扬州就由一位城市合伙人代理整个市场,双方共同出资,盈利共享。
粟海辉认为,当具备真正的渠道规模优势之后,临期折扣店能够反作用于生产环节,逐步向折扣超市转型。“我们的规模再大一点,就能有整条产线都为我们生产了,价格还能再便宜20%”。
在成为折扣超市的过程中,除了发展自有品牌,渠道应该如何建立起真正的壁垒,究竟还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控生产端、影响消费端,「小象生活」还在寻找答案。(胡晓琪)
-
临期食品,是继社区团购之后,超市完成破局的另一条出路?
大家都知道,受到社区团购的冲击下,超市面临巨大的危机,完成数字化转型似乎成为了超市行业的唯一出路。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大家都不看好线下超市的时候,有这么一类线下超市却屹立不倒,甚至还有反超电商的趋势。
相信大家很难猜到这是什么超市业务,其实就是临期产品。
临期产品:超市新玩法?
据赤焰信息了解,在某超市中,一瓶依云只要3.5元,一盒5片装的曼秀雷敦面膜只卖11.5元,这些价格大概是正常市场销售价的3折左右。
临期食品的极高性价比,正在吸引着年轻人,并且大肆闯进了年轻人的生活。
临期商品的出现,无疑给超市带来了新的生机,让它又有了新的经营动力。
这种便宜到离谱的临期商品,更是为超市带来了希望。
对于保质期这个概念,相信很多人都很清楚,他们买东西时,比较看重的就是保质期。
而在现在的超市中,我们可以看到临期尾货商品专区,在这个区域内,原价3元的易拉罐饮料,保质期为18个月,距离过期还有6个月,每罐售价仅需1元。再比如,原价300~500元的红酒,在超市中售价仅需70元不到的价格,面对如此低的价格,很难让人不心动。
临期尾货市场
有的人可能会问了,就算临期尾货有很高的市场价格,但是真的有那么多临期尾货吗?
这里,大家可以先来看一个数据: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中显示,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那么1%的库存沉淀就是300亿元的临期食品行业规模。
看到这里,你就会知道,保守说来临期食品的规模已经超过了300亿,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
如何抢占临期市场红利
当然,对于临期尾货来说,单纯展开线下业务,依靠超市、便利店等实体门店,也是很难获得更高的销售量的。
相反,结合线上线下业务,可以帮助商家更好地抢占临期市场红利,而开展线下业务的关键,就是社区团购。
基于社区团购在生鲜市场中的表现,在履约环节上,已经有高效的表现。因此,这一模式同样适用于临期市场。
临期尾货跟生鲜产品一样,对配送的要求会比较高,只有确保高效的供应链和配送效率,才能吸引更多的新用户,为平台带来更多的订单收益。(赤焰程序新)
-
临期尾货,为什么突然火了起来?这会是一笔好生意吗?
在零售行业中,每年的风口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着。
如果要说去年的风口是以锅圈为首的火锅食材超市,那么今年就是特价超市。
4 月 11 日,南京的折扣超市小象生活宣布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愉悦资本领投。在前一个月,成立于天津的食惠邦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惟一资本领投。
目前的临期特价商品,成为了零售行业的新风口,那么它会是一笔好生意吗?
对于临期尾货的定义是,食品在保质期过期前,商品无法无法及时卖出,或者临近一个月到期,即为临期尾货。
临期尾货的价格仅为原来商品价格的三分之一,大家能以极低的价格购买到此类商品。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流通效率问题导致商品在损耗上面多达千亿元,仅零食行业,我国每年的年产值就超过2万亿元,由此可见,临期尾货也是一个万亿规模级别的市场。
此外,社区团购也是一个充满万亿规模级别的市场。
生鲜,作为社区团购的核心发展地,目前市场也是一片火热。
就在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陆续上岸,完成了上市后,其他平台正在调整经营策略,重新抢占生鲜市场。
临期尾货,适合社区团购
除了生鲜,社区团购模式同样适合开展其他业务,临期尾货,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社区团购是一种全新的团购模式。
平台统一提供相应产品,通过社区团长,辐射社区用户。社区用户在小程序下单后,平台可以直接发货给用户,也可以由用户向群主取货。
平台通过【预售入团】,入团销售定产,减少损失和成本,用户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对于社区团购模式的好处,在于无需巨大的资金,即开开展业务,借助预售团购模式,做到提前收款,再集中派单,有效形成现金流。
再加上临期尾货对履约效率有较高的要求,借助社区团购模式,可以将线下门店转为自提点,为消费者提供高效的履约能力。
尾货市场
在不降低生活品质的前提下,还能以低价购买高质量商品,这就是人们对尾货商品的需求,也是尾货市场的主要消费主力军。
面对这个被人们忽视的万亿市场,临期尾货跟社区团购模式不谋而合,可以借助社区团购的预售模式,打开临期尾货市场。
通过社区团购系统开启预售模式,采取先拼团下单,再进行集体采购的模式,快速形成现金流,增加订单转化。
此外,社区团购系统还提供了完善的全环节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定制社区团购平台,快速完成项目落地,还提供从线上开店、拉新获客、多样营销、供应链管理等10多个的运营方案,为平台带来质与量的双重提升。
面对这个有着万亿规模级别的临期尾货市场,不仅仅是一个新的风口,而且也是社区团购玩家新的发展方向。
当然,想要在社区团购模式下,做好临期尾货商品,也是少不了专业工具的支持。
社区团购系统,拥有最先进的运营概念和技术支持,从方方面面为你提供最完善的服务,同时还能帮助你完成用户留存,形成更多的复购订单。(赤焰信息智慧社区)
-
临期食品为何“火”起来了?货源从哪里来?
近期,有关临期食品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还引来多家资本入局。据相关数据显示,去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有望突破300亿元。临期食品为何“火”起来了?货源从哪里来?经济日报记者日前就此进行调查。
最近,临期食品“火”了起来,相关话题在全网热度不减。
微博上,“年轻人买临期食品来减少浪费”这一话题阅读量已突破1亿,B站上有关临期食品的视频最高播放量近60万次,知乎上“带你了解临期食品”的文章热度近2万,小红书上临期食品的相关笔记超过2600篇……不仅如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司还委托食品安全权威专家,制作了科普短视频《临期食品,可以买吗?》,向消费者介绍和解读临期食品安全知识,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临期食品“忽如一夜春风来”,出圈的同时也让更多资本嗅到商机,纷纷入局。
临期食品货源从哪来?
临期食品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有了临期食品市场,当时以售卖临期进口食品为主,满足了一部分消费群体的多维消费需求。
时至今日,临期食品早已变了“样”——最新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有望突破300亿元。
记者实地探访了北京的“好特卖”“嗨特购”“东罗西搜”等食品折扣店,这些店内销售的产品基本为市场普遍售价的2折至6折。通过比对产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记者发现,货架上的食品距过期至少都还有2个至3个月,有的甚至达半年以上。
目前,我国对临期食品的界定还没有统一标准。业内普遍遵循的规则来源于原北京市工商局2012年出台的《临近保质期限食品销售专区制度》。该制度规定,根据食品保质期长短,纳入临期食品范畴的食品为其保质期期满之日前45天至1天不等。
根据这一定义,“好特卖”等门店销售的产品多数并没有临近保质期,该不该算作临期食品?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告诉记者,“一般商家都会有一个内控的时间,不能随便往货架上放,但提前多长时间可以灵活操作?临期食品没有准确定义,如果有较大折扣,那就可以当临期食品看待”。
“东罗西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商超体系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食品保质期过去三分之一,就无法进入商超流通,剩下的就会沦为临期产品,成为各大食品折扣店货架上的商品。
“从供应端来看,临期食品的货源主要分3种,一是大型商超下架的产品;二是电商平台的退换货;三是经销商手里真正进入临期的产品。”临期食品行业从业者田云告诉记者,“临期食品的货源并不稳定,主要根据正期食品的销售情况而定。产品在正期时卖得好,那么临期的货就会相应减少。”
因而,临期仓库成为临期食品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东罗西搜”的工作人员坦言,“拥有仓库的品牌折扣店,在一定程度上更有优势。如果个人想开临期食品店,货源会比较零散,找起来比较困难”。
田云介绍说,临期仓库可以作为一个中间商对接一些小规模经营者。不过,到临期仓库进货,须让供货商提供生产许可证、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单等相关证明,验证其资质。
“在临期食品市场,货源很关键,经销商的仓库如果不规范,比如温度控制等环境保障不到位,有的产品到临期时可能已经不能食用了。”朱丹蓬告诉记者。
为何角逐愈发激烈?
过去,临近过期的食品在商超、便利店会被降价促销,吸引的多是中老年人。如今,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年轻人开始追求价格打折而美味不打折的消费体验,购买临期食品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
在豆瓣“我爱临期食品”小组,聚集了7万多名临期食品爱好者,分享优质店铺和购买心得。来自江苏的“90后”小徐就是其中一员。“有需求,不浪费,价格又合适,为什么不买临期食品?”小徐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奶制品爱好者,平时会在超市购买打折酸奶,也会在喜欢的品牌旗舰店网上下单购买临期打折牛奶。“购买临期食品的体验并不差。我也买过很贵的进口食品,高价格会让我产生高期待,到手后反倒觉得性价比不高。临期食品便宜,通常期待值较低,反而能给人一种惊喜感。”小徐说。
今年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临期食品消费群体以中青年为主,其中消费者年龄为26岁至35岁的占47.8%。
消费者“薅羊毛”热情不减,让临期经济从小众需求发展成一个创业新风口。临期食品从商超专区,扩展到专门售卖临期产品的连锁折扣超市和电商平台。目前,临期食品赛道已有“好特卖”“繁荣集市”“小象生活”“甩甩卖”“好食期”等多个头部商家,并引来资本入局。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3月17日,天津社区折扣零售店“食惠邦”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惟一资本领投,钟鼎资本跟投;4月12日,折扣超市“小象生活”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愉悦资本为领投方,天使湾资本跟投;“好特卖”在2019年至2020年间完成了4笔融资;“好食期”早在2018年就获得了阿里巴巴独家1.1亿元C轮融资……近3年来,临期食品企业注册量呈现增长趋势。
准入机制尚须完善
伴随行业迅速发展,临期食品在销售中也呈现出品质参差不齐的现象。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不少临期食品店铺的评价中存在关于食品质量问题的差评。
重庆消费者石欢向记者分享了在电商平台购买临期进口零食的经历,“买回来后多放几天就不敢吃了,因为看不懂进口零食包装上的说明,即使没过期也担心吃了出问题,所以买之前还是要考虑清楚”。
朱丹蓬也提醒消费者,“临期食品行业准入机制仍有待完善,消费者要有自我甄别能力,尽量购买正规渠道售卖的产品”。
从全国范围看,北京市率先上线了“我要开临期食品店”办事指南,对开设临期食品店所需证照的办理流程、申请材料进行了详细说明。开设临期食品店,从受理申请材料到颁发相关证照,承诺9个工作日办结。
朱丹蓬认为,未来的临期食品市场将会朝着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资本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其中规范化是目前临期食品市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余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