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临大量减产,预计仅剩4000万吨,刚上市就6毛,果农:吃不完
今年的苹果行情,可算是让人伤透了心。直到如今,库存苹果囤货都超过了7个月,放在库存中的苹果躺了那么久,电费跟租赁叠加起来可能都超过了去年的收购价,成本日益上涨,价格不断下跌,亏本金额随时间不短增加,小规模囤货商不断倒下,大资本囤货商也受不了。
产地目前亏本50万,100万的比比皆是,原本想捞点钱发家致富,没想到亏得底朝天,翻身无望了。当下库存苹果只能低价抛售,有人要就卖,没人要也要找人来买,一两毛价格也接受,各地都在加速抛货。
除了库存苹果行情低迷之外,新上市的苹果也没有行情。受库存苹果积压影响,新上市的嘎啦果也只卖到了6毛低价,往年1-2元/斤的行情已经不再。早熟苹果种植户叫苦连连,早期砍树的果农就很庆幸早了断。
然而在这低迷行情之下,苹果并不是没有一丝希望。最新消息,美国专家预测,今年全球苹果将出现大面积减产,减产数量可达360万吨。这数据看起来相当庞大,与我国5月份库存苹果数量相当。
大量减产的环境下,必定会带动苹果行情。以此看来下半年苹果行情将发生逆转,晚熟苹果可能卖上好价格,挽救最后一波上市的苹果。
按照常人也会如此判断。但相对于我国的苹果产业来说,这一数据的减产可能只是皮毛而已。
从我国目前苹果的产能和每年的库存来看,我国苹果每年总产量可达4000万吨,其中进入库存的苹果就要达到1200万吨。而全球减产360万吨,按照比例推算我国预计减产190万吨,还不到200万吨。
4000万吨减产200万吨,这减产的幅度来看,对苹果的行情并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完全可以推翻以上的预测。
面对当下的行情,早上市就如此低价,后期没有其他因素带动的话,苹果行情估计就要躺起,很难会有大反弹的动力。
如果按照每年4000万吨的产量来计算,我国有14亿人,我国人均就要吃掉2.85千克的苹果才能吃完了。
不过这样只是理想状态,根本不可能每个人都吃到苹果,也就是说苹果消费者并没有这么多,有达到一半就非常不错了,或许还没有一半这么多呢!
这个数据分配,其实完全不用笔者计算,很多网友已经表示吃不完了!从当下苹果逐年增产的趋势来看,苹果产能过剩已经是事实,也是今年苹果烂市的主要原因,然后很多人依旧没有认清事实,一味囤货最后把自己拖进了深渊。
今年库存卖不动,早熟遇低价,这一波的烂市可能会让很多人清醒过来。巨大产业的倾覆,可能需要一次洗牌,品种的重新选择。笔者认为接下去苹果行情会持续低迷,卖不动已经是常态,新上市的苹果很难卖出高价。以上仅是笔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对此各位网友怎么看?欢迎就要说说你们的看法!(爱你的风)
-
捷达库存车堆积如山,只需5万处理,4S店销售人员:依旧卖不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我们的自主汽车品牌也在不断的蓬勃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很多汽车品牌都在自己的汽车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所以汽车市场上的车型越来越细化就比如紧凑型汽车的捷达在市场上可是起着标杆作用的,所以这款汽车在市场上的口碑还是非常不错的。
但即使有着这样的口碑,不过它的销量可真的是不怎么样的,库存车堆积如山,只需五万处理,但是有着“中国家轿第一品牌”的美誉的它依旧卖不动,4S店销售人员也表示随着国产汽车的兴起,很多消费者把自己的消费目光放到了国产汽车上,毕竟同样的价格可以买一辆国产的高配版车型,但是对于捷达来说,却只能买到低配车型,所以即使这款车的外观设计是紧跟时代潮流的但依旧不会有消费者选择。
这些库存的汽车都是崭新的,以五万的价格出售真的是消费者赚了,但是堆积如山的库存汽车依旧岿然不动,真的是非常的心累了,尤其是这款车的车身线条设计的非常流畅,内饰和外观也做的非常精致,但就是卖不出去还真的有点说不去了,这也是让销售人员比较心累的事情。
其实出现这样的原因也是因为整个汽车市场的运转都是比较低迷的,另外也有可能是新车型的不断出现,就把这款有着电动天窗等配置的汽车给埋没了,它之所以被埋没还是因为有这样配置的汽车车型不在少数,和它相比,其他的车型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小编总结:捷达库存车堆积如山,只需5万处理,4S店销售人员:依旧卖不动!这与汽车市场的竞争有关也与自身的原因是分不开的,所以它这次成为库存车可能也是一件好事,这样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更好的迎合消费者的需要,让自己的发展更上一个高度,对于捷达这样的库存车堆积如山却卖不动,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华星圈)
-
年轻人的“穷”,正在创造一个超百亿的市场
新消费之所以称为“新”,这就说明当前消费者与上一代消费者在消费上发生了改变,那么怎么利用消费者的“新”呢?2021年9月,在长沙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城市夜间发展峰会上,新消费作为一个重要板块,到时候可能会指明方向!
在商场或者超市,如果遇到保质期快要到的食品,你会买吗?很多人或许内心会挣扎一下,或许会放弃购买,但是就是这个快到期的食品,目前其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百亿。
上周六晚上快八点,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偶然间听到了两位年轻女生的对话。
女生甲对女生乙说最近她发现了一个规律,说超市在晚上七点五十分的时候,会有营业员去清理鲜奶货架,然后这些鲜奶会很便宜,价格只要平时的一半。
而且去晚了一点的话,这些鲜奶都抢不到了。
女生乙很惊讶,问女生甲你这么知道这些的?甲压低了声音说,自己在超市已经“卧底“好几天了,都摸清楚了。
然后乙露出了很厉害的表情,和甲拉着手走开了。
我不信邪,加之我原本也想买牛奶的,于是去查看,果然看到营业员大姐已经把鲜奶货架清理掉了,然后我问鲜奶还有吗?营业员大姐看了我一眼,说小伙子,你来晚了,没有了!
大姐继续忙自己的,一边忙一边说今天的鲜奶在刚刚已经被买完了,可抢手哩!都是你们这些年轻人买去了,而且还有年轻人开车来买呢!
我也没去问大姐怎么知道人家是开车来的,不过这种抢购临期食品的行为,也着实让我有点惊讶,虽然我也买过临期的面包。
但是后面一想,其实这也不稀奇,只不过在年轻人的助推下,购买临期食品的行为更多了而已。
因为临期经济并不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业态,而是一直伴随着零售出现的,但是系统的、正规的确实是近些年才出现的。
临期食品成年轻人新宠,市场规模超百亿
据央视财经报道,临期食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捧,在某社交网站上,有一个由30000多人组成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而随着临期食品爱好者人数的日益壮大,这儿让不少商家看到了机会。
据淘宝食品行业负责人表示,淘宝上当前卖临期食品的店铺已近万家,过去一年有210万消费者在淘宝上选购临期食品,其中主要以年轻人为主,90后,大学生还有一些二三线上班的青年人。
而在线下,临期食品的售卖方式不仅仅是上述说到的超市折扣,专业的临期特卖市场也正在铺开。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专营临期食品的好特卖已经接受了四次融资,并且与旺旺、汉高等200余个品牌建立了尾货合作关系,据网上分析,目前好特卖已经具备了成熟的临期食品处理能力。
据估算,目前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在3万亿元左右,按每年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至少在百亿元之上。
那么为什么线上线下关于临期食品能同时发力,且市场规模目前超百亿呢?这和年轻人的消费观念的改变离不开。
消费观念的改变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如今我们都在说新消费时代,那么新消费之所以说“新”,这也就是与上一批消费者进行了区分。
在传统的消费理念中,消费者购买物品一般选择生产日期离现在近的,因为这代表着出产时间不久,消费者会更放心。
但如今,据媒体介绍,当前,80、90后等年轻一代上有老下有小,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临期食品正好满足了他们对价格、品质的需求,成为年轻人新的选择。
而且年轻人也不认为购买临期食品丢面子,同时也响应了国家节俭的号召。
虽然最终的顾客都是消费者,行业的发展也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带动的,但是食品从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再到消费者手上,需要经过一系列流通环节。
流通环节
目前,临期食品的货源主要包括大型商超便利店的供货商、大型临期食品囤货商、进口食品滞销积压库存等等。
一些供应商会自营自己的临期食品店,也就是直接买给终端消费者,但是更多的还是出给二手囤货商。
上面我们所说的好特卖,和200多个品牌建立尾货合作关系,就是中间商的一种。而中间商,其实也流转了好几代。
第一代是单独的小卖店,他们一般采取的是粗放式的做法,以小区楼下的夫妻小卖店为例,一般临期食品是快要到过期日期了,然后才会有促销活动。
第二代算是如好特卖一样,有专门的流转通道,仓储等,虽然也是直面C端,但是在临期食品的处理上更严格。
第三代第四代应该是近两年新出的概念,第三代算是社区团购,社区团购的低价促销一般会引导临期食品的销售。
第四代算是直播带货了,目前很多品牌的临期食品也都在开始以直播的形式出货!
但是临期食品虽然因为价格低,而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但是这既是临期食品的卖点,也是痛点。
临期食品行业面临的问题
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目前行业监管不够,乱象环生。
首先一点,临期食品的生产日期,在专业的临期食品店,或者一些大型商超,临期食品其实不是指快要到期了,而是说接近到期的40%或者多长时间。而像上面说的,一些小商店,临到期或者到期的食品售卖,可能依然存在。
其次,品牌受限,而且货源不稳定。做的比较好的可能如好特卖一样,与200多家品牌签署了尾货合作,保证了货源,但是对很多的小店或者小的连锁来说,依然是一个问题。
第三点,有一些临期食品囤货商甚至会自己去国外注册一些品牌生产零食,从而冒充进口零食。
第四点,甚至于一些商家还出了一些“特殊条例”,不接受无理由退货等等,总之临时食品市场不稳定的问题一直存在着。
那么这也就需要更加严格的市场监管,目前相关部门还没有对于临期食品的流通出台相关细则,而是否需要设立临期食品销售机构的准入制度,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此外,行业内部是否要形成统一标准,这也是临期食品行业各企业需要探讨的问题。(夜间消费观察)
-
揭秘10块钱一斤的库存快递盲盒到底是怎样的东东
很多无人认领或者电商退货件,摇身一变成为直播间里的快递盲盒,10块钱就可以买一斤,你以为可能收到名贵的化妆品或者衣服,实际到手大概率是一包餐巾纸或是一个头绳。快递盲盒没有多少是真快递,就算是真快递,也是连商家都懒得去要的垃圾货,而市面上还充斥着用不值钱的尾货包装成的“快递”。所以,想买到“惊喜”快递盲盒,可能比中彩票还难。
每晚8点后,抖音、快手上会出现一帮盲拆快递的直播间。
主播坐在成堆的快递件前,用小刀对着镜头划开一个个快递包裹、快递盒子,把拆出的发饰、杯子、棉签向前展示,拆到蓝牙耳机、手表就是极高性价比,主播会在这时喊一声,“值了,值了”。
这些被售卖的快递件被称为“快递盲盒”,主播们会在直播间播报:这些是被退货、无人认领、丢失赔付过的快递件,谁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玩的就是心跳。
在下方的购物车里,快递盲盒均价10米(元,直播间常用“米”代替)一斤,通常2斤起售。2斤包裹约有10-20个小件,拆出来的有口罩、数据线、手机壳,还有贴纸、牙签、铃铛、勺子、彩带等。
走进快递盲盒的直播间,就像走进彩票站,所有人都希望买到一个“宝藏”。
事实上,这样的诱惑也极为有效,在淘宝、拼多多和直播平台,商家会宣传快递盲盒里能拆出手机、平板,邀请大家试运气。
正是“抽大奖”的心思,让盲盒经济迅速走红,快递盲盒生意也因此迅速繁荣起来。快递货源供不应求,价格从3000元涨到8000元每吨,做快递盲盒生意的人,想要拿货,还得要找找关系、提前预约才有可能拿到货。
真的有那么多二手快递吗?多位商家告诉《豹变》,快递件会掺和库存尾货一起卖,自造快递盲盒,是圈内无人承认,却又公开的秘密。
而不论是真假快递件,只要你相信盲盒里能拆出大奖,就是商家眼中一把待割的韭菜。
每天出10吨货,快递盲盒供不应求
做快递盲盒一年,王斌是赶上风口的人。
5月8日,王斌的仓库又收进一吨快递件,快递包裹被用数十个青色麻袋装着,码在地下室下楼梯的拐角里。
眼前的这吨快递,下午拉过来,第二天一早就会被拉走。王斌毫不掩饰快递盲盒生意的红火。
一个快递盲盒仓库/豹变
他粗略估算,平均每天出货3吨,最多的一天出了10吨。在他的朋友圈,时常有这样的记录,一个装车、卸车的视频上,配文“今天又走了5吨货。”
摆地摊卖快递盲盒的生意人,是王斌的主要客户。王斌告诉《豹变》,“一个月100万的销量,起码60万都是他们拿走了。”王斌不担心货走不了,麻烦的是货源。为此他不断在义乌的快递群里发消息,“回收无头快递件,有渠道的私我。”
马钰在义乌经营一家快递云仓,帮助卖货主播、商户做一件代发,既要联系商家,又要和快递公司打交道,马钰很快嗅到快递盲盒的商机。
他的代发件多数是日用小商品,每件赚两毛,每天一万单,才能保证一天两千的利润。然而若做快递盲盒,平均3.5块钱一斤收来的货,卖到10块钱一斤,直播三四个小时拆箱,一晚上赚千块钱很容易,而通过直播,还能吸引本地或外地的商家批发,利润还能叠加。
多位商户回忆,这些快递件早先极其不值钱,几乎没人要。一位专从快递公司回收快递的黄牛王波会将快递件拆开,当作普通百货卖。
2020年末,快递盲盒还是小众而私密的生意。有人碰到快递公司出货,3000块钱一吨,折算下来1.5块钱一斤。当时已有人从义乌向外倒卖快递盲盒,“八千块钱一吨,别人看都不看直接拉走”,这中间的利润差价高达几千元一吨。
到今年3月,快递盲盒的生意经被人熟知。义乌的一家圆通快递站点负责人感到很困惑,春节后,经常有人来问有没有过期快递,无人认领的快递件,“突然大家都在问快递盲盒”。
真“快递”只是少数
快递盲盒市场火热,真的有那么多无人认领的快递件吗?
王波时常记录他去快递公司拉无头快递件的情形,几辆9米6的大车一排开,装满快递件的麻布袋哐哐地向上码,一拉就是几吨。王波经常直接从快递公司拉给客户,做成快递盲盒出售。
依照王波的说法,快递公司遗弃的快递件大多来自电商平台下架的尾货,以及大电商未返回的退货件。有时量很大,几十吨都有。
马钰也向《豹变》透露,他时不时的会找快递点的朋友拿货,中通、极兔的快递件都收过。
不过,《豹变》询问的韵达、中通、申通等数家站点时,站点均表示没有无头件,退货件都会退回给商家或用户。只有一家圆通快递点表示有大量遗弃件积压,有10吨以上。
据业内人士透露,虽然赔付件、无人认领的快递件几率比较小,但义务快递体量大。义乌4月份快递件达到19亿件,以0.001%的概率计算,可能会1.9万件快递。
被放置在直播间的快递盲盒/豹变
而王斌称每天能走三吨无头快递件,显然义乌的快递并不够。家更愿意将把快递盲盒市场货源不断的火热归结为快递公司将往年积压的库存掏了出来,但当掏完库存,新的无头快递件将会明显减少。
事实上,商户能拿到快递件的时间并不稳定。王波会让客户先交定金,有了货优先发。但王波也说不清,是五天,还是一个星期能到货,“需要等”。
当快递件不太够用的时候,“假”快递件就来了。
纸片、头绳装进“快递盲盒”
“哪有那么多真快递件。”
这几乎是尾货街商户一致的认知,来尾货街收库存,再回去包快递盲盒的人太多了。
几个月前,李美碰到有人来收手机壳,三块钱一斤,一斤二三十个,不仅把自己店里的货拿光了,还拿了整条街的库存。李美忍不住问他,“做什么生意?”对方回答说,“做盲盒的”。
造盲盒不是新鲜事。有的库存老板会自己包,把包裹放在门口的框子里卖,带快递纸盒打包、带面单,走批发,一个三块钱。
事实上,造一个假快递非常容易。一位库存商户传授经验,快递件随便打包,面单也很好搞定,只要之前在快递公司充过面单,或者找一家充过面单的商户,反复打印之前的快递单号就行,不去快递公司扫码,“要多少有多少。”
在找不到货源的情况下,造假快递是更简单的方法。
在王斌的仓库里,成吨的快递件旁垒起的十几个纸箱,是王斌拉回来的库存尾货,有头绳、口红盒,这些也会被包成“快递盲盒”。
有时马钰也会包一些好件,掺和在不太好的快递件里。
19.9元拆出的2斤快递盲盒/豹变
真假快递件难以区分。90后盲盒生意人张科,一般会把快递件都挑一遍,好件卖一万一吨,次一点八千,剩下的快递件再打包低价卖,他发现有时有人会往快递件里塞纸片、垃圾袋。
张科就碰到过一次,图便宜,六千块钱收回的货,打开一看全是垃圾。不过,这样的垃圾又可以倒卖二手,张科说,特别是发给外地客,“做一次性买卖,这批发货发了就找不到人了。”
如果商户收到次货,可以去尾货街淘一些旧电器、二手手机、无人机,旧电器往往是十几块钱一斤,坏没坏都行,在直播时拆一两个,不止可以提高直播网友的好奇心,也能加大成交量。
一位库存商户就有过这样经验,有一次在一堆快递件里拆出一个相机,虽然这单亏了,但当天很快卖爆了。
“捡漏”基本不可能
不管真假盲盒,能拆出好东西的概率都很小。
张科说,最多的是日用百货,最多能拆出充电宝、蓝牙耳机,珍珠小串,不可能拆到手机和平板电脑,“贵重的物品大家都会走顺丰,顺丰流出来的退货件很少,大部分都会退回原处。”
事实上,从快递件的来路也知道,能捡漏的时候不多。
这些快递件大多来自除顺丰、京东外的四通一达,极兔等快递公司。义乌八足塘尾货街多个商户、和快递盲盒的标注信息显示,快递盲盒的来处可粗略分为刷单件、退货件、赔付件、无人认领的过期件等。
以退货件为例,用户的退货件,可能是商家放弃要回的件。王波说来源最多的是拼多多,一两块包邮的物品多,用户拒收后,因为价格低,商户懒得拿回,快递公司可能直接堆积在仓库,变成过期件。
或是未被快递公司退回,商家没有察觉、或是价低没有计较。根据证券时报报道,此前就有商家寄极兔快递,几百件退货件丢失。极兔快递的回复是,找不到去路了。
还有刷单件,一位购物平台的腰部商户透露,每天会刷10单左右,刷单件可能空包,可能装有小物品,因为有的快递件无需派送,也会流入快递公司的仓库。
也有商户发现,这两年流行外贸件,这样的外贸件放在快递盲盒里很走俏,“大家拆出看不懂的英文字,就以为是好东西,实际上根本不实用”,王波说,比如一些衣服,拆出来也穿不了。
赵毅专做快递盲盒的地摊生意,在他认为北方市场饱和后,他飞到重庆开拓市场。在摆地摊时,他的诀窍是要把地摊摆在年轻人多的地方,因为快递盲盒是一个新鲜,而受到年轻人追捧的潮流。
零点的直播间,赵毅在重庆开了直播,坐在一堆快递件上和粉丝聊天说:“今天我去了一个老年人多的小区,一晚上只收入了500块钱。”
这还是收入不太好的时候。王斌手下的摊主,有人3小时赚了1700块钱,这成为王斌拉拢下游的谈资,事实上,赵毅也感觉到,把快递盲盒放在年轻人多的地方,只要把快递盒子往下一摊,直到收摊,人都不会散。
一位粉丝对赵毅的地摊生意极为着迷,在直播间里和赵毅开了视频聊起来,“这生意太好做了。”粉丝说。
赵毅受到鼓舞后,拿着手上刚从包裹里拆出的三把牙刷向粉丝解读,十块钱卖这三样是没人买的,但你如果把它包起来再卖,就不一样了。你等他拆了,你就拿着三把刷子问他,就问你值不值,十块钱这么多。
“他肯定说值,这就成了。” (马慧)
-
解密:做品牌男装货源批发不为人知的三大优势及特点?
做品牌男装货源批发不为人知的三大优势及特点?
第一大品牌库存男装尾货优势:价格实惠。品牌尾货走份价一般是男装专卖店,男装折扣店零售价的二折,客户降低了进货的成本,同样也降低了拿货的风险,提高了利润空间。
第二大品牌库存男装尾货优势:风格统一。分份的货一般都是同一个品牌或同一个厂家的货品,所有货品的风格基本一致,这样避免了不少零售店主拿不准自己男装服装折扣店铺风格的问题,只要找准适合自己的产品风格就可以了。相对统一的风格就会提升店铺的档次,过于凌乱的风格反而会降低店铺的档次。因此,能够卖的起价格,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同样也能够积累更多的忠实顾客,有利于服装折扣店零售店铺的销售。
第三大品牌库存男装尾货优势:省心省力。首先服装折扣店店主进货只需确定分货货品的风格、比例、码数、价格等要素就可以快速进货。
第二特点:款式不一定全,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为分份都是按照一些数量较多的同款货品的比例分配的。(迷人的青叔音)
-
遇见爱库存,助力品牌商高效解决库存积压
一直以来,高库存是服装行业的“阿喀琉斯之踵”,业内甚至一度流传这样一句话——服装行业最不值钱的就是库存。无论是H&M、Zara等快时尚巨头,还是巴宝莉在内的奢侈品牌,都无法科学地管理、处理库存。“这个行业看谁能赚钱,就是看谁的库存更少,服装生意就是时尚、质量、价格和持续性的集合。”一位服装行业从业者表示。
2012年,李宁曾花费逾10亿元清理库存,致使公司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同时也使得公司在4年后才恢复元气。2017年,特步花1.5亿将全渠道中2015年前生产的产品全数回购,集中处理库存积压。但是,这一操作直接导致了特步2017年净利润下降25%—35%。无一例外,库存管理不当是造成企业业绩下跌的主要原因。
对于品牌商而言,如何在短期内高效的去库存,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关键。以爱库存为代表的S2b2C库存电商模式的出现,精确的瞄准了企业去库存的刚需,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爱库存作为库存电商新模式的典型代表,以S2b2C库存电商模式,上游链接品牌方的库存数据和资源,下游为分销商提供优质正品货源以及库存商品交易和相关服务。在不影响品牌商原有价格体系和品牌形象的前提下快速清理库存,在最短周期内回款,让品牌商高效率去库存,助力企业以科学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爱库存凭借创新的S2b2C库存电商模式已吸引拉夏贝尔、HM、森马、LILY、古今等5000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驻,热销超过4000万件商品。在为国内外知名品牌解决高库存痛点的同时,也将高质低价的优质产品分发到爱库存平台百万+分销商的店铺中,满足广大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多方共赢。(IT迅播)
-
监管趋严之下,立足微商的爱库存如何腾挪?
作者 | 于斌
来源 | 于见(ID:mpyujian)
社交电商无疑是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行业的主旋律。立足低线市场的社交电商平台们因为其“高质低价”的运营策略而得以大量圈占五环外的用户,这一趋势正随着拼多多的先发、淘宝天猫京东的跟进而愈发成为一股行业趋势。
不过随着下沉市场热的持续推进,我们越来越形成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不论零售业态是往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上去走,无论商品的价格是普遍偏高还是相对低廉,最终落到消费者手中的商品一定是朝着越来越具备“品质”的方向发展的。
这是所有低线市场玩家们所必须认可的一个现实,一旦因为低价而带来的假货、低质量商品问题形成大量用户投诉,那么电商行业将会继续走回早期淘宝网和早期拼多多的老路,陷入类似早年因假货频发而不断被质疑的淘宝网的困境里,这对于电商平台来说是不可承受的负面危机。
这也是国内微商目前所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随着社交+电商越来越成为行业拓客的主流趋势,普通用户越来越有机会、也可以越来越方便地加入到社交电商大潮中,这就更让微商的一系列行为被不断地曝光在阳光之下,让人们往往“谈微商色变”。
朋友圈刷屏、虚假宣传、过度营销、三无产品、假货泛滥、传销手法......这些都是微商发展过程中的真实写照,也是微商留给我们最大的印象。
不过,众所周知的是,数目庞大的微商目前作为中国社交电商中的重要力量,它虽然存在着种种乱象,但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创业拉动效果仍然是不可小觑的。
在这种情况下,微商群体必然会面临着一场轰轰烈烈的“规范化”浪潮,在这场浪潮中,微商必定会进行一次大洗牌,大量存在诸多不正规行径的微商将会被淘汰,留下的是走向品牌化、正规化发展的微商头部玩家。
我们正在切身经历这一过程。201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微商们自由自在野蛮扩张的时光将一去不复返,它们会在法律上面临巨大的制约和管制,这对微商以及立足微商上下游服务的平台方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好消息。
爱库存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它主要是帮助上游微商厂商链接下游用户,为微商产品实现清库存、清理积压尾货等。但随着国家监管趋严,用户对微商产品越来越“不买账”,微商行业本身就将面临一次行业红利的快速消退,立足微商的爱库存更是前景不容乐观。
监管趋严之下,微商行业面临洗牌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的颁布实施,整个社交电商行业都将面临“转型”。
一方面,在电商法的监管之下消费者的权益将得到合法的保障,曾经在行业内引发诸多争议的搭售、押金、大数据杀熟、隐私等问题都将有据可循。
另一方面,微商品牌及微商厂家将面临它们出现以来的第一次全方位的国家监管,随着电商法要求微商必须办理营业执照、依法纳税等,微商们再也不具备野蛮生长的土壤。
于是依靠传统代理机制的微商们以往通过“大批发、走销量”的发展模式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直接导致微商品牌纷纷谋求转型与突破,大量个体微商从业者将有很大的“被清洗”风险。
《电商法》很明显地提高了社交电商的参与门槛,这直接会导致的就是微商品牌数量将会大幅度缩减,因为行业内的大量中小玩家们要么无力正规化运作、要么无法再像以前一样获得足够的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微商品牌曾经唯一具备的产品价格优势将会消失,于是留给微商们的康庄大道将只有两条:要么转型品牌化运作,要么就此退出。
这将直接促成一次微商行业的大洗牌,优质、实力雄厚的微商品牌将在此过程中转向正规化运作,将自己的产品打入正规渠道,而中小微商品牌将会被不断地蚕食生存空间。
立足微商的爱库存,前景将十分不妙
在过去微商红利的爆发期,除了大量微商品牌把握住了机会,实现了产品销量的高速增长,像爱库存这样的微商服务平台也充分收割了大量的微商红利,这是它曾经高速发展的基础。
爱库存平台早期以代购起家,面向分销商提供微商产品代购服务。随着在微商模式下的不断积累,爱库存很快拥抱了社交电商行业的变革,转而以“S2b2C模式”的方向为数量庞大的微商品牌提供用户、供应链、货源支持。
随着微商品牌逐渐增多,爱库存平台当然也就顺理成章地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数据显示,爱库存平台在整个2018年实现了3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2018年底其月销售额甚至高达6亿元人民币,这无疑是微商“疯狂”之下爱库存对市场收割成功的结果。
不过时间进入到2019年,随着《电商法》实施加速微商行业洗牌的到来,爱库存的既有发展模式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微商行业整体监管加剧、准入门槛升高、运营成本上升、利润大幅下降,爱库存必然无法再轻松地收割微商红利,覆巢之下焉有完卵,2019年对它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很明显,随着政策监管高压、微商品牌转型,爱库存也面临着“不得不转型”的问题,只有真正做好产品和渠道,随着整个微商行业的升级而升级,爱库存才有可能在这场大潮中保全自己。
不过,即便爱库存能够转型成功,那么它仍然要面临比以往更加巨大的压力。因为随着微商市场越来越正规化、品牌化,爱库存所面对的竞争对手将不再是过去小而杂的微商服务平台,它将直面国内各大供应链巨头的竞争,这就更加考验爱库存的经营能力了。(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
谁将成为了库存服装尾货行业的幸存者?
之前,我在虎嗅发布了以及。
分别讲诉了规模化批量生产与定制化柔性生产之间,如何平衡效率的落差?以及C2M服装定制公司在与上游工厂和下游渠道之间的利益博弈。
之后不少网友加我微,让我聊聊C2M如何经营客户的问题。我是一个门外汉,只能借助已知资料聊一些自己了解到的观点:
疫情下服装一线有些无可奈何
“每10件毛衫当中,有7件产自濮院,大家还不快来买。”
3月,浙江省桐乡市委副书记、市长于会游现身直播间,为濮院毛衫带货。为给当地产业找销路,仅拼多多平台就有20多个市长、县长扮演起了主播角色。
但对于毛衫而言,这似乎晚了点。
3月末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柳枝都已经抽芽,桃李都吐完了花,真正需要毛衫的人已然不多。我一个在成都的库存服装小老板翟羽就在去年采购了一批濮院毛衫。至今,那些毛衫都还摆在她4家门店的货架上。1月强制歇业之后,翟羽没有卖出去1单。
“现在春装都成了库存。”这位女老板一边清理门店杂物,一边埋怨到。
为了衔接冬春换季的市场,她的仓库里在歇业前就搬进来了10多箱春装。没想到,再度开业时,成都平均气温已经超过20℃。
由于4个店铺都没有入驻万达、中原这种大型物业,翟羽没有享受到同行庆幸的租金减免。2个月下来,翟羽租金成本就填进去近10万。
好在门店店员都是自家人,这一笔工资暂且可以计提为名义损失。
翟羽曾尝试过线上销售。在她的朋友圈里,常会发一些款式不错的女装,线上购买微信转账顺丰包邮。
效果可想而知。以往门店销售,是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老顾客的微信、电话都没留下一个。而今翟羽兜售的对象,不过是圈子里几个打麻将的朋友,以及那些以为自己挣了大钱的亲戚。
“纯属自嗨,疫情结束后还是要想办法搞点线上的生意,还要把门店老顾客的微信留下。”
吃一堑长一智,像她这种初中毕业的女人,所谓的成功大抵都是经验教训堆砌起来的。翟羽不是孤例。重庆的王向前是我父亲的好友,他在县城开了27年服装店。2个月的经营停摆期间,他夸张地说,“货架上灰都积了2两。”
在复工复产期间,王向前直接转业跑车了。最近一单是朋友包车从重庆到江苏吴中,为避免经过湖北,他从陕西、河南、安徽绕道跑。这一单下来,抛去油费能赚1200元。如果将这些故事串连到连锁门店上,那就是一组更为直白的数字。比如女装品牌伊芙丽因疫情暂时关店超1000家,优衣库预计2020财年利润下滑38%,THE SEA LIFE更是将永久关闭20多家亏损门店。
鲜有人逃过这场大洗劫。
库存与用户在线的问题
传统服装行业在疫情下面临着两个问题:
一是库存挤压资金链。电商平台“爱库存”此前调研发现,各大服装品牌的仓库里最少积压着近2万亿元的库存,且每年以5%的速度上涨。即使全中国的服装工厂都停工,这些库存也足以支撑所有国人穿3年。
二是用户在线率低。传统线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模式,很难留存用户信息,更不用说将这些数据线上同步。一旦线下门店失去了自带流量的功能,服装企业的库存就无法对用户实现连接,销路闭环随之打破。
这正是成都翟羽和重庆王向前的问题。左手是高企的库存占用资金,右手是冰冷的市场带不来营收,企业的现金流势必将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解决库存问题,其实是传统服装行业一直以来的心头病。
没有哪个品牌商能够保证,自己生产的服装可以卖得1件不剩;就算是出现了缺货现象,趋利的心理也会让他们二次生产。
直到剩下的衣服卖不出去。
有业内人士曾透露,生产商每卖出1件衣服,至少要准备2.5件衣服进行库存周转。
把这种周转做得足够低的,应当是以ZARA、H&M为代表的快时尚。以ZARA为例,当门店销售数据传回总部后,那里的设计师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在20分钟之内设计出新稿。这个新设计,只需商业业部门进行成本评估和产品定价,就能移交全球7000多家工厂生产。凭借这种快速反应机制,ZARA新品出货时间为2周,15天就能配送到全球850多个门店。
这个流程放到其他公司,需要2个~3个月。
只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ZARA,往往是空手而归。原因很简单,走进去逛一圈后,他们没有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
就算是快时尚,ZARA也有销售额10%的库存,H&M每年也要烧掉12亿吨库存衣服。根本原因在于,先生产再销售的交易链路,决定了品牌商永远都不可能保证零库存。除非你倒换链路,先销售再生产。
C2M服装定制,就是这样一种以销定产的模式。
通常情况下,用户在线上发起下单邀约,服装定制平台一线工作人员就会上门服务,提供量体数据收集,包括衣服款式、颜色等需求收集。
类似的平台,有衣邦人、量品、红领-酷特智能、云衣定制、MatchU码尚等。当然,后两者更是省去了上门环节,直接通过线上AI在线量体。
在线数据激活沉默用户
C2M服装定制模式,另一个特点在于:对新用户服务的同时已经将其联系方式、身材数据、款式偏好等信息实时同步到了品牌线上资源库。
数据即资产,早在2015年前后就已经在业界达成共识了。正如成都女老板翟羽所面临的问题,如果有了这些数据就能够简单地解决。所有C2M服装定制公司在疫情期间的必要手段,就是盘活在线的客户资源,激活老顾客的购买欲望。
早在2019年下半年,MatchU码尚内部工作人员就曾与我讨论过这个话题,当时我们聚焦的案例是Karmaloop。我们可以重点聊一下Karmaloop。这是一家美国电商平台。该平台2013年GMV达到1.27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潮牌经销平台。但Karmaloop此前只关注在各个流量入口的用户获取,而不重视留存和变现,大批高价值的老客户流失。
转机来自新CMO杜鲁·萨诺科齐,这个人新官上任就开启了高价值客户的获取和黏性打造运动。对Karmaloop近10年的数据研究,杜鲁发现高价值用户只占了1.3%的访问量,却贡献了43%的收入。而这些用户在80%的情况下,会在第一个订单之后的30天内完成第二单。
以此看来,低价值用户不会再30天内复购,而如果Karmaloop想方设法让他们在30天内复购的话,他们会不会逐步转变为高价值用户?
杜鲁开始制定营销策略:
当用户首次购买后若处于30天周期内,则给他推送原价商品;
如果30天之后还未复购,则给推送10%折扣券;
超过了45天,给用户推送20%折扣券;
超过了60天,一律推送30%折扣券;
高价值用户的增长仅仅是开端,激活并留住他们才是关键。
根据Karmaloop的套路,国内C2M服装定制企业的用户沟通,也贯穿了整个用户的生命周期。
首先,新用户阶段以引导首次购买为主。一般而言,公司通过短信、微信、APP等渠道推送公司信息,建立用户的品牌信任度。而针对那些加入购物车却迟迟没有付款的用户,通过一系列PUSH唤回也会有同样的功效。
其次,要保持首次下单后的用户的持续活跃。Karmaloop当时做了一个VIP计划:如果用户的消费行为接近高价值用户,就将其定义为VIP用户。之后相应的营销活动将会被触发,而且用户会收到一封感谢邮件。
最后,唤回流失的老用户。杜鲁接手Karmaloop,那些老用户就停留在这个阶段。为了挽回这群人,杜鲁将老用户划分成许多个10000人的小组,通过A/B测试研究不同方案。10%~30%的折扣、下次购买返现金、送礼品卡、打电话,,甚至还有“CEO亲笔信”……
这样坚持了10个月,Karmaloop扭亏为盈,并在1年半后被美国球鞋零售商Shiekh Shoes,以数千万美金收购。
后疫情时代的供应链难题
Karmaloop的增长逻辑,其实适用于所有经营用户数据的企业,当然也包括大部分传统服装品牌。
它们在淘宝、有赞、朋友圈、抖音上的运营,其实都是一个用户数据经营过程。
但为什么鲜有几家传统服装品牌能如C2M定制品牌一样逆势增长?
最根深蒂固的影响,还是在于冗长产业链中的牛鞭效应。量品创始人虞黎达就曾表示,2020年服装行业的一整年都废掉了,不是3月、4月,是一整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解释称:就算疫情在4月~5月能够解除,厂商立即开冬季订货会,货也来不及生产,你要买面料、做辅料,上下游有节奏地紧密配合好。
但现实情况是,很可能厂商还没来得及出货,供应链上的企业一个接一个地耗尽资金宣布破产。
这个连锁反应可能会让整个行业迅速坍塌。量品主营男士衬衫定制,其以生产并销售自有品牌和C2M定制商品。当主营业务遇到生产淡季,就承接一些OEM订单填补产能。疫情期间,这家公司的OEM订单骤减,但其定制业务有所增长,这能够部分抵消产能剩余的负面影响。
《第一财经》就报道称:在未来几个月可能拿不到新OEM订单的情况下,虞黎达计划加速量品品牌的业务增长,填满80%~90%的业务量来对冲外部订单不足。
这一问题,在衣邦人那里可能会复杂许多。
这家公司2月份的复购业绩就同比增长了230%。但作为一个服装定制平台,衣邦人上游30多家加工厂、10家面料商并非自有资产。这些供应链企业能否与衣邦人同频共振,其实是一个问题。
早在2017年春节,衣邦人就到过类似问题,许诺用户10天内到货的订单都要延期。
当时,工厂员工年前放假早,不少订单被囤积。而销售端,衣邦人平台上的订单还在以每天近200万元的速度拥进,供应链瘫痪,恶性循环发生。
总结这次教训后,衣邦人当年9月融资了5000万,大部分投资用于了优秀工厂的投资入股。
利益的绑定,比销量的判定更明确。
区别于量品和衣邦人,传统服装行业也有在供应链整合上独树一帜的,比如海澜之家。海澜之家与供应商签订滞销商品可退货条款,不承担尾货风险。另一方面,公司会通过子公司重新回购退货,以减轻供应商的资金压力和经营压力。这样的模式可能不利于自己,但有利于整体供应链,它从管控供应链上升为经营供应链。
其实所有C2M服装定制公司,都可以试用一下类似的模式。虽然C2M没有成衣库存,但库存周转期较长、价值同样较高的面料库存,成为了工厂的不确定因素。如果能够自己采购面料,减轻工厂库存压力,上游链条可能会在疫情影响下多挺几天。
C2M服装定制走向主流的机会
传统服装行业1年的漫长调整期,可能为C2M服装定制带来了一个走向主流生意的空窗期。
自媒体“80人生”报道:衣邦人已经开始恢复上门量体,而线下品牌店的流量恢复还需要很长时间。接下来衣邦人会加大投入,积极抢夺线下服装品牌的市场。该文面世不到1周,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就发微博表示:衣邦人将陆续登陆全国30余城的电梯媒体。
将电梯广告选为用户获取入口不无道理。益普索Ipsos发布的《2019年中国国内流行广告语受众调研报告》显示:前10大广告语的主要记忆渠道来源于电梯媒体,占比81%。人们在电梯里看到广告后,下载APP或微信小程序预约下单,衣邦人一线工作人员上门量体,一切都是VIP级别的服务。而对于云衣定制、MatchU码尚等AI在线量体平台而言,上门量体环节都能省掉,可以用更低的人力成本履约订单。
这其实是一个“到底要不要上门服务”的行业争论。
量品和衣邦人一样,更乐于增加这一份人力成本,去通过或多或少的形式感、温暖服务提升用户黏性。量品联合创始人朱家勇就谈到,2018年公司新增的15万新客户,13万客户来自转介绍。虽然设置奖励机制,比如成功推荐3个新客户可奖励一件衬衫,但最后只有30%符合资格的人兑换了。
他们的推荐,是因为贴身感受到了品牌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根据智研咨询预测,2020年中国国服装定制市场规模将达到2061亿。而亿欧智库此前预估,整个中国服装市场规模,有望在2020年达到22178亿。消费者的需求在这里,当传统服装市场囿于疫情无法满足时,C2M服装定制的市场份额或将进一步提升。这就像中国C2M家居定制行业一样,传统家居市场增速继2013年以来持续下滑,而唯独定制家居连年看涨。
到2017年,如顾家家居、小尼宅配等跨界融合加速;单品类定制向全屋定制转型成为潮流;全国产能扩充也紧锣密鼓。
中国产业信息网就估算到,2020年定制衣柜、定制橱柜、其他定制柜体与配套家居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351亿元、2068亿元和356亿元。2018年~2020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15%、10 %、49%。这些数据已然超过整体家居市场的20%。
无论是否自有工厂、是否配备上门服务,2020年可能是C2M服装定制蓬勃发展的一年。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传统服装品牌向该领域的转型。和顾家家居转型定制化一样,七匹狼、雅戈尔、希努尔等传统品牌,也早在定制服装领域有所涉足。
疫情就像一头露出锋利獠牙的怪兽,就算它能吞噬大多数企业,但也无法排除被极个别者骑在背上。(黄晓军Marvin)
-
库存服装行业从未被揭发的秘密,看完后我都惊呆了!
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没有看文章评论的习惯?
往往评论才是一篇文章的主体!!!
几天前在一家自媒体平台上看了篇文章,文章的主题是《做库存服装从业者的辛酸》
评论里道出了各种做库存服装行业遇到的无奈。。。
还有某种不为人知的PY交易正在进行。。。
做服装尾货销售最无奈的几件事
做生意,顾客,真的就是上帝吗?
这句话,其实只是一条营销策略,即非哲学思想,也不是法律概念。
客户来你的服装店买衣服,你为客户提供服务,给客户试各种服装,但是这个时候客户并没有付钱。可是作为服装店主,你并不知道谁在最后会完成这笔交易,你不能只给会完成这笔交易的人提供服务。
所以你必须给更多的人提供服务,这就像风险投资一样,大多数是亏钱的,但只要十个里面有一个就可以把其它所有的成本都赚回来。
宁可找错不可放过,这才是你从未放弃治疗的原因吗?
当然了,我们要说的其实是下面这条评论!!!
文字评论截图
(乍一看,好像是在抱怨尾货挤压其父寝食难安,但是…)
点开其余10回复后,发现了一个惊天大咪咪!
(评论中好像达成了某种不为人知的PY交易!)
(中东怎么你们了?凭什么卖不出去的货就往中东卖呢?)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中东是个极具潜力的外贸市场,不只是小型服装批发厂对中东感兴趣,近一年来,奢侈品齐齐看好中东市场,纷纷为穆斯林消费者推出了适合他们风俗的服饰。
在中国之外,中东也是新的赢利点。
继Dolce&Gabbana、Tommy Hilfiger、Net-a-Porter、Zara、Oscar de la Renta等奢侈品品牌和零售商推出斋月系列后。
Chanel也于进入了提供“希贾布”(穆斯林女性服饰、头巾和面纱等)的大潮,这家法国顶级奢侈品品牌毫不避讳地表示自己就是想要吸引穆斯林消费者前来购买。
(图片来源:Daily Pakistan)
《女装日报》主编Edward Nardoza对界面表示:“中东对于西方品牌和亚洲品牌来说也是个新市场。
但是现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市场不是很稳定,时尚行业里如今涌现出许多新兴品牌,很多品牌对此感到紧张,害怕自己会受到影响,但中东那里富裕的人和钱都很充裕,所以许多品牌都进入了。
既然说到中东的服装外贸,下面这条新闻恐怕99%的人都不知道。
陈百祥的服装尾货营销案例
(这货真的不是拍电影的吗??!!!)
很多网友对这张剧照肯定不会陌生,饰演《唐伯虎点秋香》中假装唐伯虎招摇撞骗被抓进太师府的祝枝山。
只是大家肯定会好奇,好好的电影明星,怎么跟营销案例扯上关系了呢?
这就要提到陈百祥出道前经营服装生意的经历了…
(以上信息来自百度百科)
1971年的香港青年音乐节上,他们击败当时已经很走红的许冠杰的莲花乐队。之后,陈百祥因故离开了乐队,谭咏麟也要去新加坡读大学,乐队宣布解散。
失败者乐队losers
(左一陈百祥 中间谭咏麟 右一钟镇涛)
陈百祥离开乐队后去做生意,第一份生意是开办制衣厂。
刚开始时,只有六台制衣机。两三年后,陈百祥陆续开了三间厂,身家过千万元,买了5辆车。但随后开始走下坡路,制衣厂倒闭的时候,还有几百万件衣服。
陈百祥自己一个人拉着几百万件库存衣服去了中东,和中东的海盗交易,让海盗给他卖尾货衣服,卖一件衣服,海盗提成一美元,三四年内全部卖完。
找海盗买衣服这招,就问大家服不服?
生活中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一时想不出办法;
但换一个思维方法、换一个思考角度
一下子就会豁然开朗。(档口网)
-
服装企业难解“通病”高库存,如何get去库存降成本的“必杀技”?
对于服装连锁企业来说,库存是正常现象。但库存也会加大商品滞销风险,服装讲究应季销售,一旦错过最佳销售时机,或者误判潮流趋势,存货积压带来的跌价空间极大,负作用会进一步传导至上下游全链路,加大经营风险的同时,也会增加资金周转时间,最终影响甚至拖垮服装企业。
有业内人士直指,库存问题或已成为服装品牌衰退的重要预警信号。曾经红极一时的美特斯邦威,就在库存危机中节节溃败。
一个企业的存货积压越多,意味着这个企业的可用现金就越少,这显然会影响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样,存货越多,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就越差。那让我们聚焦在制造企业,一起来看看仓库人员、生产人员和发展计划人员们关于高库存都有什么样的观点?
仓库管理人员说:生产和计划没有提前告知物料需求,没法提前进行备料,同时由于随意领料导致库存把控不到位;
生产制造人员说:仓库不能提前备料,为了防止生产断料,一般都会多领生产材料;
发展计划人员说:由于物料品质和交期不稳定,原材料没法及时入库,从而影响计划排单和信息的准确传达。
每个部门都是一肚子苦水,给出的理由听上去都合情合理,大家都很无奈,觉得自己都各有苦衷。由于生产和计划人员没有告知仓管人员要提前备料,导致生产断料,为了防止生产期间断料,生产人员每次都会多领原材料,导致了原材料的领料随意,自然造成了成本核算误差大,最苦的就是成本会计了。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做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畅捷通)